顯示具有 智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智慧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1月26日 星期日

松山慈祐宮諸聖帝君殿神威顯赫讓我正氣滿滿神清氣爽

 

慈祐宮創建於清乾隆十八年,歷經二次重修後,廟貌巍峨堂皇,帶動地方繁榮, 更是南港內湖高科技園區守護神殿。

  松山慈祐宮在嘉慶六年(西元「八○一年)及道光六年(西元「一八二六年)先後二次重修正殿(媽祖殿)民國六年再重新整修,使廟宇恢宏,廟貌更加壯麗雄偉。至民國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時增建後殿的佛祖殿,前後費時兩年工程全部完竣,廟貌更是美輪美奐,並帶動地方日趨繁華,促使廟宇附近街屋紛紛改建,到處高樓大廈林立,地方更趨繁榮,本宮為應需要於民國七十年(西元一九八一年)再次興建東西側廂房,越二年並擴建正殿,於民國七十四年(西元一九八五年)十二且落成。

 

  新建正殿構造為華南式宮殿造型,三層出隨三川太子亭,全部鋼筋混凝土,二、三層結網綱目,內外壁及地面,均採用進口石材、福壽石、紅寶石飾面,金碧輝煌,精緻華麗,至民國七十四年台北市政府為興築基隆河堤防及開拓堤內道路乃徵收本宮部份基地,使原本供辦理活動的場所面積縮減,本宮乃利用僅有空地向上發展,並於民國七十五年重建後殿,計地下一層,地面六層,成為本宮最高建築物,同時在民國七十六年重修拜殿,同年十二月完工。

四樓為諸聖帝君殿,主奉協天大帝、孚佑帝君、九天司命真君,左右同祀文昌梓潼帝君、清水祖師、文魁夫子、水僊尊王、保儀大夫、廣澤尊王。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萬本身心靈好書

http://www.magv.com


松山慈祐宮佛祖殿觀音及文殊及普賢普薩聞聲救苦

 感謝松山慈祐宮佛祖殿觀音及文殊及普賢普薩聞聲救苦,讓我事業逢兇化吉,度過難關

松山慈祐宮》原名錫口媽祖宮,又稱松山媽祖廟 

  創建於清乾隆十八年,溯其淵源,昔時有一福建泉州籍行腳和尚,俗名林守義,法號衡真,雲遊四方,好結善緣,由湄洲攜奉天上聖母分靈金身四處渡化世人,雍正末年渡海來台,經滬尾(今淡水)登陸後沿途托缽化緣,乾隆二年行抵錫口創設崇奉,當時地方士庶多係泉州同鄉,眾皆推誠響應他的善行。

 

   先民都是崇敬媽祖,乃群起倡議立廟奉祀,並集資建廟,募捐達十餘年,於乾隆十八年正式興建,建材均在福建採購渡運來台,歷時四年,終於乾隆廿二年完工。從此確定媽祖宮為當時錫口十三街庄居民精神皈依之所。

  昔日錫口媽祖宮,後端為基隆河,由於水運便利,工商繁榮,又因船隻都經此河通抵淡水港,加上潮水的關係,使錫口人文薈萃,使立於上游的汐止交通更形便捷。






三樓為佛祖殿,崇祀觀音佛祖、南海佛祖、千手千眼觀世音佛祖、藥師佛、兩協侍文殊、普賢菩薩,另兩護法韋馱、伽藍尊者,和十八羅漢尊者,佛祖殿實質為善男信女宏揚佛法之場所。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萬本身心靈好書

http://www.magv.com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靈驗無比的北京雍和宮護法神(韋馱普薩+四大天王)



韋馱梵語:Skanda),原譯作塞建陀私建陀室建陀,簡稱建陀,後「建」被誤寫為「違」,再簡化為「韋」,變成韋陀韋馱,又稱韋馱天韋馱菩薩。是佛教的知名護法執金剛神之一,為菩薩化身,過去為法意太子,因發願為密跡金剛力士來護持千位兄長成佛[1],願力的關係,示現護法相,後來蒙受釋迦牟尼佛授記,將於未來賢劫千佛中,最後一位成佛,佛號樓至[2],韋馱菩薩過去的名號於佛典中有著不同的翻譯,《悲華經》稱名為「持力捷」、「火淨藥王[3],《大乘悲分陀利經》稱名為「持大力童子」、「無垢明藥王」[4][5]。世傳祂統領東西南三大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巡遊護法事宜,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故寺院都會供奉祂,並常將其的形象印在佛經與佛教典籍的末頁,冀望韋馱菩薩護持,讓正法久昌[6]。在漢傳佛教中,韋馱天也被奉為二十諸天二十四諸天之一的護法神,而祂的神像通常被擺在寺廟的大雄殿或四大天王殿裡。

韋馱菩薩形象來自於南方增長天王部下一名韋姓的將軍,為身穿盔甲、手持寶杵的天神身相。後來由於民間混淆的關係,這位韋將軍的形象,就成了韋馱菩薩的形象。







 




四大天王分別是:

  • 東方持國天王梵語Dhṛtarāṣṭra;藏名:Yul-hkhor-bsrun):「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住須彌山白銀埵,身為白色,穿甲冑,印度式造像,手持寶刀,在中國佛教形象,手持琵琶阮琴 ,有兩義:一、弦樂器鬆緊要適中,太緊則易斷,太鬆則聲不響,表行中道之法[1];二、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洲,以乾闥婆緊那羅富單那毗舍闍等為部眾(多是八部眾中的音樂神),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漢地認為祂手持的琵琶代表『風調雨順』中的『調』。
  • 南方增長天王梵語Virūḍhaka;藏名:Hphags-skyes-po):「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冑,印度式造像,手持,在中國佛教形象,手握寶劍,有兩義:一、寶劍象徵智慧,慧劍斬煩惱[1];二、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以鳩盤茶薜荔多等為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漢地認為祂手持的劍,即「劍鋒」,代表『風調雨順』中的『風』。
  • 西方廣目天王梵語Virūpākṣa;藏名:Mig-mi-bzan或Spyan-mi-bzan):「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紅色,穿甲冑,印度式造像,手持,在中國佛教形象,手纏一條,有兩義:一、表世間多變之意,二、是龍神的首領。另一手上拿著寶珠,表內心不變之意[1]。他負責守護西牛貨洲,以龍王等為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漢地認為祂手持的龍代表『風調雨順』中的『順』。
  • 北方多聞天王梵語Vaiśravaṇa;藏名:Rnam-thos-kyi-bu或Jambhala):又名毗沙門,「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綠色,穿甲冑,印度式造像,右手托寶塔,左手持三叉戟,在中國佛教形象,左手臥銀鼠,右持寶傘(或作寶幡),有兩義:一:傘蓋代表要保護自己的內心不受外面環境染污[1];二、用以遮蔽世間,避免邪神危害,以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他負責守護北俱蘆洲,以夜叉羅剎為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也是四天王的首領。漢地認為祂手持的傘代表『風調雨順』中的『雨』。[2]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是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其南北長400米,占地66000平方米,布局分為東、中、西三路,共有五進院落。其始建於明代,原為太監官房。1694年,清朝康熙皇帝在其舊址上為皇四子雍親王胤禛(即雍正皇帝)建立了府邸。雍正皇帝即位後,將其前半部改為黃教上院,後半作為行宮,後行宮遇火被焚。1725年,上院改為行宮,正式更名為雍和宮。1744年,雍和宮改為藏傳佛教寺院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其於1957年入選第一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2024年10月5日 星期六

北京經商祈福先拜雍和宮彌勒普薩


 感謝彌勒普薩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助我北京經商逢凶化吉,一切順心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是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其南北長400米,占地66000平方米,布局分為東、中、西三路,共有五進院落。其始建於明代,原為太監官房。1694年,清朝康熙皇帝在其舊址上為皇四子雍親王胤禛(即雍正皇帝)建立了府邸。雍正皇帝即位後,將其前半部改為黃教上院,後半作為行宮,後行宮遇火被焚。1725年,上院改為行宮,正式更名為雍和宮。1744年,雍和宮改為藏傳佛教寺院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其於1957年入選第一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康熙帝內城東北原明代內官監官房舊址為皇四子胤禛修建了府邸。該府最初稱「四爺府」或「禛貝勒府」,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后改稱雍王府。1711年,胤禛之子弘曆出生於王府東書院「如意室」。1723年胤禛繼位,為雍正帝(1723年-1735年在位)。雍正帝遷入紫禁城後,於雍正三年(1725年)將原雍王府潛邸升格為宮殿[1],並改名為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曾在宮內停放雍正帝靈柩,為此將主要殿宇覆瓦升格為黃琉璃瓦

在雍正帝在位時期,雍和宮的中路和西路即已作為藏傳佛教上院使用,章嘉呼圖克圖活佛居住於此。乾隆帝即位後,於乾隆九年(1744年)將雍和宮中路和東路正式改為藏傳佛教寺廟,將主要殿宇改為佛殿,並為寺廟賜名「噶丹敬恰林」。東路行宮繼續由皇室使用,後因失火而焚毀。根據《清代雍和宮檔案史料》的記載,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內務府衙門交付該處大臣三和要拆毀景山內萬福閣,拆後將木磚瓦石等物件運至雍和宮。景山北牆開一大門,運出諸物件。

1961年雍和宮被列入中國國務院批准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雍和宮被定為其中一個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主要建築

[編輯]
  • 牌樓:位於雍和宮中路南端入口處,有牌樓三座,中央的牌樓為三間四柱九樓,題額為「寰海尊親」和「群生仁壽」,牌樓南為影壁。兩側牌樓為三間四柱七樓。樓柱原為金絲楠木修建,抗戰日軍占領時期改為水泥柱。牌樓北為輦道,直通雍和宮正門昭泰門
  • 昭泰門:為琉璃隨牆門,面闊三間。門內有碑亭兩座,以及鐘鼓樓。東西為阿斯門,是清朝王府遺留的規制。鼓樓旁有熬製臘八粥的大銅鍋,每年農曆臘月均在此舉行施粥儀式。
  • 天王殿:在昭泰門內,單檐歇山頂建築。原為雍王府正門,後改為佛殿,內供彌勒佛四大天王韋陀。殿後院中有銅鼎、御碑亭、銅須彌山、嘛呢杆。
  • 正殿:又稱雍和宮,原為雍王府銀安殿。為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建築,殿前有月台,殿內供奉縱三世佛燃燈佛(左側)、釋迦佛(中央)和彌勒佛(右側)。[2]東北角為觀世音立像,西北角為彌勒佛立像,兩側為十八羅漢。殿外院落有東西配殿四座,又稱「四學殿」,即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
  • 永佑殿:原為雍王府內門,規制同天王殿。殿內供奉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藥師佛和獅吼佛[3]
  • 法輪殿:原為雍王府寢殿,殿內布局同紫禁城坤寧宮瀋陽故宮清寧宮類似,即東半部為居住空間,西半部為薩滿教佛堂。乾隆時期加以大幅改動,平面布局改為十字形,面闊七間,前後各出五間抱廈。殿頂按照藏傳佛教傳統設有五座小閣,象徵須彌山的五峰。殿內正中蓮花台上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銅像。宗喀巴大師銅像的兩側有兩座木質講經台。1954年,班禪達賴到北京時在此講經布道。宗喀巴像背後為木雕五百羅漢山,高近5米,長3.5米,厚30厘米,由紫檀木雕鏤而成,上放置有五百尊由金、銀、銅、鐵、錫鑄造而成的羅漢像。五百羅漢山前有一金絲楠木雕成的木盆,傳為乾隆帝的「洗三盆」。[4]
  • 萬福閣:位於法輪殿之後,原為雍王府後罩樓。樓高三層,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兩旁是永康閣和延綏閣。三座樓閣之間有飛閣復道凌空連接,宛如仙宮樓闕,是唐朝時代佛教建築的典型風格,也是中國現存古建築中飛閣復道的僅存實例。萬福閣內有一尊高18米、寬8米的彌勒佛站像,身體主體部分用整根白檀木雕成(整木高26米,地下埋入8米,地面上高18米),為七世達賴進貢(康熙年間,清政府幫助達賴鎮壓西藏暴亂,實現政教一統)。[5]
  • 阿嘉倉:位於昭泰門外,輦道兩側,是歷代活佛的佛倉(即住所)。西側有佛倉三座,自南向北為洞闊爾呼圖克圖佛倉、薩木薩呼圖克圖佛倉和諾門罕呼圖克圖佛倉。東側有佛倉一座,即阿嘉呼圖克圖佛倉。此外,在中路東側還有佛倉三座,即土觀呼圖克圖佛倉、濟隆呼圖克圖佛和果蟒呼圖克圖佛倉。

萬福閣東廂銅鑄照佛、法輪殿紫檀木五百羅漢山、萬福閣白檀香木雕刻彌勒佛像並稱為「雍和宮三寶」。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2024年9月21日 星期六

賴清德與蔡英文親臨題匾的土地公廟(台北大直植福宮)

 烏俄開戰,台海局勢受關注,副總統賴清德今(4)日到大直植福宮參拜,不只替台灣祈福,更代替總統「揭匾」,外界解讀有「接棒」意味!因為根據媒體民調顯示,2024總統民調以及十大政治領袖排行,賴清德都居冠勝過新北市長侯友宜。民進黨立委分析他近期參與外交活動,提升台灣能見度,因此獲得許多民眾青睞!

賴清德代替總統到大直植福宮「揭匾」。
賴清德代替總統到大直植福宮「揭匾」。

廟方人員:「請揭匾。」

台北大直植福宮,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固定參拜,4日下午副總統賴清德特地前往宮廟「揭匾」,「敷佑黎庶」4字,希望在國際情勢動盪之際替台灣祈福。

副總統賴清德:「保佑我們台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本來總統有意思要親自來揭匾,但因為這段時間確實公務繁忙。」

賴清德致詞不忘提醒,防疫不能鬆懈。

去年是總統親自接匾,是否有「交棒意味」備受關注。
去年是總統親自接匾,是否有「交棒意味」備受關注。

副總統賴清德:「陳時中部長指揮官請大家配合的一些防疫措施,請大家繼續配合。」

不過小英去年親自參拜,今年改由副總統「代為揭匾」,是否有「交棒意味」備受關注,因為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若代表民進黨參戰2024,獲得「最多支持」


大直植福宮乃大直地區居民之生活精神信仰中心(含中山區、內湖區、士林區),也是國際觀光團寺廟建築暨文化觀光旅遊勝地之一。

大直植福宮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供奉道教神『福德正神』為主神,遵照道廟體制和精神,安祀配神,以宏揚道教教義、樹立民間正信、導正人心向善、淨化社會暨發揚民俗固有文化道德及辦理社會慈善公益事業為宗旨。

另外大直植福宮亦供奉暨送子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保儀大夫、保生大帝、文昌帝君、關聖帝君、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王爺公)等神祇。全年供善信大德安奉太歲燈光明燈平安燈文昌燈財利燈祈福臻祥福慧圓滿。

正月初一日:子時十一點十五分頭香,賀禧、神恩垂佑。
正月初十日:新春開燈安奉『值年太歲星君、平安燈、光明燈、文昌燈、財利燈』祈福元辰光彩八節慶餘。
正月十五日:天官大帝聖誕千秋,『祈安植福法會』。
二月初二日:福德正神千秋,慶祝『土地公生植福聯歡』活動。暨土地公會聯誼餐會。 
二月初三日:文昌帝君梓童聖誕千秋。
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佛誕千秋。
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吳真人聖誕千秋。
三月卄三日:天上聖母聖誕千秋,『祈安植福法會』。
四月初十日:保儀大夫張巡聖誕千秋。
四月十七日:大直土地重劃建廟安座週年慶。
四月卄六日:五府千歲李王爺聖誕千秋。
四月卄七日:五府千歲范王爺聖誕千秋。
六月十五日:五府千歲池王爺聖誕千秋。
六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得道千秋。
六月卄四日:關聖帝君聖誕千秋。
七月十八日:慶讚中元『普渡法會』。
七月十九日:值年太歲星君千秋。
八月十五日:土地公得道飛昇、五府千歲朱王爺聖誕千秋。
八月十六日:福壽會聯誼餐會。十三日起中秋乞龜活動。
九月十五日:五府千歲吳王爺聖誕千秋。
十月十五日:水官大帝聖誕千秋,『祈安植福法會』。
十二月卄二日:年終謝燈,功德圓滿。
每月初二、十六日:誦經疏文祈福,爐下第子福慧臻祥。

(資料來源:大直植福宮)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