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感謝關渡宮韋馱菩薩助我程式開發順利


 韋馱菩薩:現 天大將軍身時,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他在賢劫千佛中,為最後一尊佛,名號為樓至佛。漢地佛教寺院中,韋馱菩薩像常威武地立於最靠近寺院門口的四天王 殿內,面向寺院,以守護道場。其形像大多為身穿甲冑的雄壯武將,手持金剛杵,或以杵柱地,或雙手合十,將杵擱於肘間。韋馱菩薩現天大將軍身擔當佛教中驅除 邪魔,保護佛法的重任,為佛教中護法金剛力士的代表之一,相傳,浙江臨安東天目山是韋馱菩薩的道場。韋馱菩薩在藏地化身為瑪哈葛拉,漢譯為大黑天。 禮拜供養韋馱菩薩,一心持念「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聖號可以增加福德,解決生活中的靈障和苦惱,讓修行人有一個安定的環境,其加持力不可思議:

感謝關渡宮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助我系統順利上線


 


「玉皇上帝」為上古時的昊天上帝,居於天上玉京,為萬物元始之至尊,神格至上,掌管天上地下所有的天神、地祇與人鬼,決定人們的死生禍福。在民間信仰的天神國中,玉皇上帝住在凌霄殿,如同人間皇帝一般,每日聚集天上的文官、五官與眾神,處理天上、地上與冥界的各種事務。「玉皇上帝」之位序在道教諸神中僅次於三清,民間則認為其為萬天之主,是主宰宇宙的至尊天神。因道教認為天有多重和多方,故不同的天各有其帝,道教經書中將這些天帝泛稱為玉皇或玉帝。至六朝時期,雖道教已將三清確立為最高神,但依人們的習慣,人間的最高統治者為皇帝,天界的最高統治者理應為天帝,或許因為此一考量,部分道經開始將玉皇或玉帝從泛稱變為特稱,並將其神格提高,使之與三清聯繫起來。

  民間於正月初九天公誕辰之日拜天公,以是日為天公誕辰,係因陽數始於一,極於九,正月為四季之首,九代表極大,為數之極尊,而正月初九是取「陽九」之意,正月為四季之首,九為數之極尊,而天公是神明的至尊,故將正月初九定為天公誕辰。在《臺灣縣志》、《廈門志》、《重修臺灣縣志》中,皆記載了信眾在正月初九玉皇上帝誕辰日這一天,於家中設香案祭天的儀式。過去信眾在家中正廳的大樑上會吊著一個天公爐,早晚焚香祭拜,祈求平安。

  我國數千年來均崇祀玉皇上帝,但因其神格至高,掌管上下諸神,不具形象,因此民間雖立廟奉祀,但多只有「天公爐」,而無神像。至唐宋以後,玉皇上帝的形象才逐漸定型為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手持玉笏的形象。


三官大帝為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大帝的合稱,按民間信仰的說法,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人各有執掌。根據《續修臺灣縣志》的記載,三官的名稱據說始自東漢末年,初創於宋景濂的跋語,繼而有張修的太平道和張道陵之孫張魯的五斗米道,他們也以天、地、水為三官,亦稱三元。三官為掌管天、地、水三界之神,原為對自然神的崇拜,人格化之後成為靈魂崇拜。民間俗稱三界公、三界爺,大陸則多稱之為三官老爺。


感謝關渡宮延平郡王助我工程順利完工


 App順利上架

延平郡王三將軍殿主祀延平郡王鄭成功,以及配祀三將軍。鄭成功是南明抗清的名將,乳名福松、原名森、字明儼,號大木,明熹宗天啟4年(1624)7月14日生於日本肥前平戶(今長崎縣松浦郡)千里濱,明永曆16年(1662)5月8日時病逝於臺南府,得年三十九歲。鄭成功的祖籍是在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石井鄉,父親為鄭芝龍、母親翁氏(日本作田川氏),為日本平戶侯之家臣田川某之女。福松七歲始自日本返歸中國,居福建南安縣安平鎮,鄭芝龍將其改名為森。二十歲赴福建省鄉試後,入南京太學讀書,並師事錢謙益執弟子之禮,謙益偉其器,因孟子有云:「為巨室則必使師求大木。」故謙益為森、取號大木。

永曆皇帝於永曆8年(清順治12年、1654)8月,敕封鄭成功為延平王,鄭成功謙辭不受。隔年(1655)4月,永曆再次下詔並齎延平王冊印至廈門,鄭成功乃不再推辭受封為延平王。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僅經過不到十四個月,便於三十九歲英年早逝。其在臺時間雖短,卻立下諸多功績,驅逐荷蘭人,帶領大批漢人在臺灣開拓疆土,足為臺灣史上的英雄,民間感念鄭成功,故尊之為「開臺聖王」,並於其死後立廟奉祀。

  陪祀延平王的三將軍,史籍所記與民間所傳有所不同。據《臺灣通史》所記,陪祀的三將軍為明鄭部將,分別是劉國軒、何祐知、李三將軍,而在《臺北廳誌》中,指的又是劉國軒、何賓(斌)、石將軍,僅劉國軒一位與《臺灣通史》所記相同。此外,關渡區域的居民所傳之三將軍,與上述兩部史書所言又不相同,謂之三將軍為鄭太子、甘輝以及萬禮。


感謝關渡宮媽祖助我程式開發順利


 關渡宮正殿供奉天上聖母—媽祖。媽祖,姓林名默,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嶼,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3月23日,卒於雍熙4年(988),享年28歲。千年來人們對媽祖的稱呼,從通玄神女,而神姑、娘媽、媽祖婆,以至「天上聖母」,而官方封號則由夫人、妃、聖妃、天妃以至天后,給予最高的崇敬,至於臺灣民間社會的信眾,則恭敬而親切地暱稱為「媽祖婆」。千年來媽祖靈應的傳奇神蹟,經由民間社會的一再傳播,不僅成為沿海各地敬仰的全能神祇,更隨著漁夫、水手、海商及向海外的華人移民賈而傳遍海內外。

2021年9月21日 星期二

親近台北霞海城隍廟的達摩與彌勒佛



 達摩祖師即菩提達摩,為北傳大乘佛教禪宗初祖,據《傳法正宗記略》謂:「(祖師)為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本名菩提多羅,後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而改為菩提達摩,於我國梁普通元年泛海至廣州,梁武帝延至建業,與語不契,遂渡江北上,止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後得慧可法師,付法傳衣,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又曰:「此有楞伽經四卷,為如來極談法要,今並付汝」。於梁大通二年十月五日圓寂,葬熊耳山,梁武帝製碑讚德,唐代宗諡為圓覺大師,被民間視為少林武學的開創者。

彌勒佛又稱布袋和尚,或稱彌勒菩薩,亦稱彌勒,姓阿逸多,亦有謂彌勒為姓,阿逸多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繼釋迦牟尼佛後成佛。彌勒之稱布袋和尚,係世傳彌勒於五代時在我國明州奉化縣化身應世,自稱契此,又稱長汀子,常持布袋乞求,語出無定,人以布袋和尚稱之。於梁貞元三年坐岳林寺盤石,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由於彌勒佛笑口常開、大肚能容,故深受民間喜愛,視為福氣之神。

.日常修持法

(1)稱念彌勒如來名號。

(2)發上升兜率淨土的願心。

經中描述稱念彌勒菩薩名號者,可以除卻生死重罪。設若未能往生兜率淨土,將來龍華三會時,也可以值遇彌勒菩薩,發無上心。

彌勒菩薩住在以大慈心建立的兜率淨土,為眾生講說佛法。經中描述他是位沒有斷除煩惱,沒有修習禪定的出家人。他之所以表現出這種風格,主要是讓大家知道,菩薩的修行應著重於現實世界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慈悲、智慧等等。若修習禪定,令自己斷除煩惱而不廣度眾生,便會落入小乘,不能慈悲具足、福德圓滿。由此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彌勒菩薩積極救世的大乘菩薩精神。


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台北霞海城隍廟供奉義俠廖添丁


 廖添丁義薄雲天

廖添丁為臺中縣清水鎮人,生於清光緒九年(1883)四月十五日,卒於宣統元年(1909)十一月十八日,享年僅二十有六。清水鎮之秀水里,早年稱臭水,即廖添丁出生之地,出生未久,父母雙亡,依其姑母撫養,牧放牛羊,至十餘歲,流浪北部,偷富濟貧,成為名聞全臺的義賊。廖添丁為專門從事劫富濟貧的義賊,因為曾習傳統武藝,擁有一身草上飛的傑出輕功,而時時躲過日本警察的循線追蹤,足跡遍布南北。後來因日本警察追緝很嚴,而被熟人出賣行蹤才被捕殉難,死後葬於臺北八里,其後立廟崇拜(即漢民祠,又稱廖添丁廟),臺灣百姓追念其濟貧的義勇精神,亦有祭祀崇奉的。傳說日治時期廖添丁曾對辜顯榮家放字條,表示要劫富濟貧的企圖,而霞海城隍廟即是尊崇其劫富濟貧的俠義精神,因而塑其金身,接受信眾的祭祀與祈求。

 

霞海城隍廟義勇公靈驗無比



感謝義勇公祝我工作順心逢凶化吉,遠離肺炎

 據昭和九年(1934)《臺北霞海城隍廟沿革誌》載:「道光年間,海內陳金絨氏奉戴來臺,初安於艋舺八甲庄(即今之萬華八甲町)假店舖為祠廟,至咸豐三年(1853),章泉民鬥,神座累災被焚,先時海內林礬氏等急將金身護衛,遷徙於大稻埕杜厝街(即今之大橋町一丁目)陳金絨氏嗣,陳浩然氏之金同利舖中,是時保護神像,不顧捐軀,除林礬數氏外,奮鬥脫困,餘竟遭禍陣亡者有三十八人,海內派下感念為公受厄,共議配祀霞海城隍廟西廡,曰義勇公」。

        義勇公三十八人─曾萬得、蘇士報、蔡振煌、陳士賽、張士義、曾士山、陳士杏、陳士士答、陳有年、張士餘、林士莉、林天民、陳士敦、陳士合、周士隨、蔡瑞桀、張士崑、林文田、陳士月、石士榮、章士淋、杜士因、陳士預、黃東園、陳士仁、李士梨、葉士堅、陳士池、陳士有、林士富、曾士寶、李獻章、高士遠、林士通、蔡士實、盧士軒、林士老、林士陸。其中有二十六位為大龍峒前來支援的壯丁也因而犧牲,此二十六位故而被供奉於大龍峒保安宮後進右側偏殿的保恩堂內,稱為同安義勇壯士。

        霞海城隍廟的義勇公以前多為許多服務於警界的朋友所崇奉,為祈求順利破案,如前警政署署長莊亨岱也曾來祈求過,果然順利如願,所以每當義勇公神誕時,也可見到莊先生前來祭拜。而霞海城隍廟行冬令救濟的捐米活動,也往往有許多警界與消防隊員等的朋友大力贊助,由此可見義勇公的神威。義勇公的墓塚則被安設於五股的公墓內,會由海內會派下弟子代表祭祀。

求姻緣的好地方(台北霞海城隍廟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又稱「月老尊神」,簡稱「月老」,被視為掌管人們姻緣之神。民間信仰中月老的職司乃是搓合男女,將姻緣簿中有姻緣關係的未婚男女以紅絲繩綁住,使其有緣人終成眷屬,故求姻緣的男女多會敬奉月老。傳說唐代韋固曾在客棧遇到一位老人,在夜光下翻著簿子,好奇請問,才知是姻緣簿,又問他自己將來婚配為誰?老人回說為店北頭賣菜瞎老太太三歲的小女兒。韋固一氣之下,派僕人刺殺小女兒,誰知僕人心虛只刺傷她的額頭。十多年後,該女被刺史收為義女,並將其許配給韋固,新婚之後發現妻子額上常貼花黃是因幼年被刺,這才知月下老人所配的姻緣奇準無比,其神蹟從此廣為流傳。

      1971年,有位老太太到台北霞海城隍廟,虔誠的感謝城隍爺保佑先生事業興盛,孩子學業順利,回憶早年,常帶孩子到城隍廟拜拜祈福,孩子得以考上理想學校,平安的服完兵役,並獲美國名校獎學金,取得傲人的學位,找到好工作,但情感生活始終沒有著落,老太太再向城隍爺祈求,說也奇怪,幾個孩子很快就找到理想的對象。

      老太太感謝神恩之際,向城隍廟主持陳國汀表示,準備捐獻月下老人神像一座,協助城隍老爺處理未婚男女的婚姻大事,陳國汀荐請蘆洲王稻瑞先生雕刻一尊高一尺三的月下老人神像,供奉於城隍廟。冉冉白鬚,雙頰紅潤的月下老人(按:已因三十多年香火興旺的燻染,白鬍醺成黑鬍),終日面帶微笑,左手拿婚姻簿,右手拄著枴扙,肩披紅線,每天在霞海城隍廟,熱忱的將紅線分發給未婚男女,促成一對又一對的好姻緣。因此,月下老人的神像,成為霞海城隍廟眾多的神祇之一,也是很多未婚男女祈求賜予好姻緣的神明。霞海城隍廟在國曆二月十四日西洋情人節、農曆七月七日傳統情人節,以及八月十五日月下老人生日時,前來祭拜、祈求月下老人牽紅線的信徒絡繹不絕。

台北霞海城隍廟七爺八爺神威顯赫


 

七爺、八爺原為閻王殿前的勾魂使者——黑白無常,後成為城隍爺的配屬神,民間尊稱謝、范將軍。據《神仙傳》載:「七爺名謝必安,八爺名范無求(按:或范無救),福建省閩縣人,少小結義,情同手足。某日,相偕行至南臺橋下,忽然烏雲四合,驟雨將至。七爺令八爺稍待,自己趕回家中取傘。豈意七爺久久不歸,而雷雨傾盆,河水暴漲,八爺不願失約趨避,竟以身材矮小,為水淹沒。未幾,七爺取傘至橋,八爺已失蹤影。七爺不忍獨生,便縊死橋柱。二人到達陰司,閻王嘉彼義氣深重,令在城隍駕前為吏,專捕惡魔邪鬼。又傳七爺八爺均未結婚生子,是以特別喜愛幼童,時常化身混入遊戲,以保彼輩安全。因之體質衰弱兒童,往往寄給七爺、八爺為義子。」霞海城隍廟除在正殿城隍爺兩側奉祀謝、范將軍外,又在靠拜殿處的兩側牆邊安奉七爺、八爺,乃北管軒社「靈安社」所出資裝設的大仙尪神將兩尊,以供城隍爺出巡時作為駕前神將。

 

 

七爺、八爺原為閻王殿前的勾魂使者——黑白無常,後成為城隍爺的配屬神,民間尊稱謝、范將軍。據《神仙傳》載:「七爺名謝必安,八爺名范無求(按:或范無救),福建省閩縣人,少小結義,情同手足。某日,相偕行至南臺橋下,忽然烏雲四合,驟雨將至。七爺令八爺稍待,自己趕回家中取傘。豈意七爺久久不歸,而雷雨傾盆,河水暴漲,八爺不願失約趨避,竟以身材矮小,為水淹沒。未幾,七爺取傘至橋,八爺已失蹤影。七爺不忍獨生,便縊死橋柱。二人到達陰司,閻王嘉彼義氣深重,令在城隍駕前為吏,專捕惡魔邪鬼。又傳七爺八爺均未結婚生子,是以特別喜愛幼童,時常化身混入遊戲,以保彼輩安全。因之體質衰弱兒童,往往寄給七爺、八爺為義子。」霞海城隍廟除在正殿城隍爺兩側奉祀謝、范將軍外,又在靠拜殿處的兩側牆邊安奉七爺、八爺,乃北管軒社「靈安社」所出資裝設的大仙尪神將兩尊,以供城隍爺出巡時作為駕前神將。

 

 

台北霞海城隍廟文武判官值得參拜

 

文判和武判二者為城隍爺身旁輔佐其辦案的師爺,輔佐城隍爺審理幽明兩界百姓的善惡功過,文判多著文官長袍,以右手執筆和左手持簿冊的造型,象徵翔實記錄百姓的善惡功過,絕無疏失與遺漏;而武判造型則多著武官的及膝長袍,左手執鞭右手執扇子,或是手持金瓜錘,公正廉明的斷定百姓的功過與如何審判的罰責。文武判也為民間五福大帝駕前什家將中的兩位,往往排在八家將(前四班和後四季神)的後面,合為什家將。而傳說霞海城隍廟供奉的文判名為李大海,武判名為魏大海,廟中除了小尊神像外,也有由靈安社的成員出資裝設兩尊大仙尪的神將,安奉在正殿兩側神龕內供信眾膜拜。

感謝台北霞海城隍夫人助我家庭和樂






 家庭和樂, 夫妻同心許多生意及工程問題一一克服, 關關難過關關過

相傳元文宗加封大都城隍爺為護國保寧王時,為了協助城隍爺處理一般家庭事務,便配祀了城隍夫人,加封護國保寧王妃,這是有城隍夫人的正式史料之始,同時,城隍夫人這個職位也受皇帝敕封過,是正神職位,有些地方的城隍夫人還會陪同城隍爺一起出巡呢!

 

拜城隍夫人 求姻緣、斬爛桃花、專治夫妻失和

城隍夫人看起來是因夫而貴,其實不然,一般女性大神都未婚,所以城隍夫人代表的是人間家庭與夫妻的倫常,也是相夫教子的典範。當然,一些女人家的閨密問題,同樣身為女人,是比較好啟齒討論並出手相助的,譬如大老婆的反擊─打小三,城隍夫人應該不會手軟。

感謝霞海城隍爺助我軟體工程順利完工



 

本廟從1859年落成迄今,已經超過一百五十年年。在這一個多世紀裡,時間奠定了這間廟不可撼動的地理位置,一如傳說中的雞母穴及菜刀型建築外觀。也因為是古蹟,所以無法擴建,在修建時我們保持了廟的原始風貌。如今,城隍廟經常舉辦各項活動,雖然四周高樓包圍了它,但大家還是知道迪化街裡面有間小小的僅僅四十六坪的廟有著鼎盛的香火。
個人在城隍廟服務這麼多年,最大的欣慰是月下老人的信仰興盛及承蒙眾多媒體的推廣,讓年輕人也願意分享與親近古老歷史的經驗。也因為年輕族群漸多,我們舉辦的活動有了他們的參與而使得更有活力。如同我們辦了十多年的「大稻埕逍遙遊」導覽,尋找古蹟景點,請老師講解給大家聽,讓年輕人更了解本地風土人文,也是希望將這些傳承下去。以前在學校學的幾乎都是中國的歷史或日據時代的歷史以及其他國家的歷史地理,反而很少講到台灣的歷史。而這些年,我們對本地文化的用心剛好契合現在的潮流。我們把大稻埕當作自己的鄉土、自己的歷史來了解,親近那個阿公、阿嬤的時代曾經讀書的小學堂,或是長輩們曾經拜過的廟。也將宗教與老街的產業文化做一個整體的推廣,比如說:在大稻埕有著許多的廟宇、茶行,乾貨乾糧專賣店,中藥舖,布市。而這條街舉辦了年貨大街,帶動了本區的經濟活絡,如中藥材可以養生:紅棗、枸杞,決明子、菊花可煮茶..等等。就像台北霞海城隍廟的平安茶每天供應予香客享用,材料都購自本區的店鋪。本來供應不同養生茶,現在只供應由香客參拜後留下的紅棗枸杞所煮的紅棗枸杞茶。雖然煮茶的過程是辛苦的,但這是本廟工作人員最親切與溫暖的表現。也是跟家鄉產業與宗教文化的結合。



  2006年起台北霞海城隍廟恢復廟方主導的迎神活動,譬如:安五營、暗訪、遶境..等等。自2007五月起,慶典活動除了演電影,還有歌仔戲聯臺15天。跟社教館配合是因為有官方的幫忙,讓我們在廣告、媒體以及經費方面可以得到奧援,這麼做也能讓更多觀眾能得到藝術感官上的滿足。而2008年本廟安排家將匯演,2009年有舞獅的匯演,每一次匯演都超過十團,我們希望讓民眾更了解各種不同的本土藝術表演型態,其中加上老師詳細地講解,雖然在炎熱的五月,參與的民眾還是很熱情,學習的人也很多。文化展演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才能承續文化的香火。城隍廟過去的歷程是艱辛的;但我們始終堅持原貌,讓宗教活動能保持原汁原味繼續延續下去。雖然本廟有受歡迎的月下老人,大家更不能忘了城隍爺的保佑、城隍夫人的幫忙,今後由盼各方人士,給予支持合作,共沐眾神之福澤。





2021年9月16日 星期四

台北下塔悠老姆文財神保佑我程式開發順利


 
感謝下塔悠老姆及文財神文昌帝君,保佑我系統開發順利, 節省大量頻寬費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大直之福德爺宮,又稱下塔悠福德爺廟,又名下塔悠金玉禪寺,創建迄已有233年之歷史,原供奉福德正神為主神,於民國76年重建為二層樓建築,二樓供奉龍山寺分靈之觀音佛祖,一樓福德正神,本廟是基隆河截彎取直唯一沒被拆遷的廟宇,因此香火鼎盛

大直下塔悠觀音(源自台北龍山寺)


 觀音佛祖非常殊勝靈驗

祭祀[編輯]


觀音神像

分靈初期,每年農曆七月十二到十五的中元普渡,龍山寺會邀請兩庄組團返駕參香,但這種謁祖進香直到二次大戰後多年未舉辦。直到2011年,藉由當地金泰里里長游進義、台北市議員陳玉梅等地方人士努力奔走,計畫於每五年回鑾龍山寺一次。[4]


窮人物灰心,  灰心事難成

感謝下塔悠福德爺助我程式改版順利


 2020軟體改版均能在預算及時間內完成, 感謝福德爺

下塔悠福德爺宮,又名下塔悠金玉禪寺,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大直下塔悠)金泰里、基隆河畔的福德爺宮觀音寺,其供奉的觀音菩薩聖像分靈艋舺龍山寺,與頂下郊拚有關

金玉禪寺出資金,福德爺宮出地,將兩廟合併,於1987年新廟建成,一樓為福德爺宮,二樓則為金玉禪寺[1][4]。鄰近的基隆河整治前,廟址是松山區濱江街540巷6號,基地面積701平方公尺、主結構佔地281平方公尺的雙層寺廟[3]。其他類似以土地公與觀音菩薩為雙主神、雙層廟宇者,尚有新北市新莊區新莊潮江寺[5]基隆市七堵區百福中埔福德宮[6]

基隆河第二次截彎取直工程範圍內的30餘座廟,在唯一合法登記的下塔悠鎮安宮同意拆除後,僅剩坐落在松山區濱江街540巷6號雙層寺廟福德爺宮及金玉禪寺未解決[3]。該廟處於二期基隆河專用國宅用地西南角[7] ,被台北市政府養工處要求在1993年4月底拆除[7][8]。官員指出整治後,工區原有地面高度都提高近一公尺,有的還超過一公尺,所以廟宇若不遷走,未來在基地內,會比旁邊的建築物矮一截,環境上會變得不是很理想[8]。廟方則陳情未來國宅完工後,廟宇留下來可以作為社區老人的信仰中心[9]。又加上市議員關切下,簽報黃大洲市長,給予廟方半年補照期限,也使基隆河國宅工程進度嚴重落後[7]。時任台北市民政局長的莊芳榮也主張保留,說廟在文獻上也有記載,極富保存價值,施工單位不應僅就辦理合法登記來判定民間信仰[3]

1994年5月9日,寺廟負責人研習會上,下塔悠鎮安宮代表抱怨說本廟是唯一登記合法,也最配合,可遭拆除後,信徒四散,希望在市政建設的前提下民政局能盡量爭取寺廟的保留。民政局副局長葉良增答覆說,都市計畫中未列寺廟用地,的確為很大的疏失,也應該像韓國有宗教用地或規劃宗教區才對。由於都市發展局不願放寬寺廟用地的條件,使民政局感到相當無奈。都發局僅承諾,對於年代久遠而合法登記的寺廟,未來重建時予以個案處理。[10]

1995年10月,議員為金玉禪寺舉行協調會,來作成結論再給廟方兩個月時間以完成補照程序,為截彎取直工區中卅多間大小寺廟,唯一沒被拆除的廟[9]。原先於松山區的此廟,先被改劃至內湖區,後還再因地理位置而被改劃至中山區的敬業三路196號,反而因此日益興盛,成為大直精華區中著名宮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