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關渡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關渡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1月19日 星期日

感謝關渡宮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南北斗星君太陽太陰星君祝我龍年資金交易順利,逢凶化吉,財源廣進


 




感謝關渡宮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南北斗星君太陽太陰星君祝我龍年資金交易順利,逢凶化吉,財源廣進



玉皇大帝










東華帝君

東華帝君又稱東王公、東君、木公、東王父、扶桑大帝、少陽帝君、紫府少陽君,元世祖至元6年(1269)時其受詔封為「東華紫府少陽帝君」,明清時道書《太上無極蒼墟東華王公木父寶懺》則稱之為「東華大司命少陽帝主王公木父天尊」。


瑤池金母


池金母又稱王母娘娘,在民間傳說中,王母娘娘是玉皇上帝的正宮娘娘。根據道教的神仙譜系來看,祂是眾女仙的總首領,名為西王母,號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又號太虛九光龜台金母元君。相傳王母娘娘居住在瑤池,是以有瑤池聖母、瑤池金母等稱,此外尚有西華金母、金母娘娘、無極瑤池金母等俗稱,信眾簡稱為金母、母娘。



臺北關渡宮一樓正殿奉祀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文昌帝君。左側有「關渡延平郡王祠」,奉祀延平郡王與其屬神三位將軍,其原廟在1961年風災摧毀,檀越遷廟於此,意同於本廟的側殿。右側奉祀建廟大德。旁殿奉祀藥師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二樓的「廣渡寺」奉祀西方三聖、地藏菩薩與信徒安奉的祖先牌位。
後殿奉祀玉皇大帝、三官大帝、東華帝君、瑤池金母、南斗星君、北斗星君等。

古佛洞奉祀千手觀音、羅漢、四大天王、天龍八部廿八位護法神等。財神洞奉祀財神、福德正神等。兩洞宗教雕塑繁多,為關渡宮一大殊景,頗為可觀。
玉皇真經
玉皇經序 降於汕江慕仙道館
人心不古。惡類多多。世風日偷。奸邪比比。諸真不能救止。列 聖不能挽回。我
玉皇大天尊。慈祥在抱。惻怛為心。降下經文。頒行塵世。無非欲寰宇返夫上古純樸之風。勿蹈
末世澆漓之俗耳。無如積弊難轉。沉痾莫療。見者。聞者。孰是受持誦習。得者。護者。孰是實
力奉行。吁誦習奉行。且難其侶。安得一敬信之士。纂修重刻。而傳之不朽哉。今廣省彭子癸
峰。敬奉是經。持之有日。又復付梓流傳。揣其意。蓋欲普天之下。共同實力奉行。咸遠千災。
而迎百福也。立心固苦。用意亦週。我
玉皇上帝。在凌霄寶殿中。安得不點頭道善。而賜褊祿於無疆哉。經刻成矣。諸子代乞序於予。
予因弁言數語於其首。 光緒丙申三月之望 蓬萊李鐵拐恭撰
玉皇真經誦本
舉香咒 先行三跪九叩香。合掌立宣以下六咒。每咒一揖。
爐內焚寶香。香煙達上蒼。上蒼神聖降。降宅賜禎祥。
淨口咒
人言從口出。出納必隄防。提防無妄吐。吐穢誦經章。
淨心咒人心萬物靈。靈為萬物遷。遷善改諸惡。惡念化為煙。
淨身咒
人身在紅塵。紅塵濁氣薰。氣薰須沐浴。沐浴對高真。
請土地咒
功曹土地神。神魂最有靈。靈威來擁護。擁護誦皇經。
安群真咒
群真皆下降。下降現金身。金身來保衛。保衛誦皇經。
啟詞
伏以恭焚真香。香煙渺緲通帝闕。虞誡上叩。叩請巍巍眾聖賢。今有○○省○○府○○縣。信士
○○等。為○○事虔心諷誦
皇經。香花請。香花迎。香花請 聖駕來臨。志心皈命禮。 以下各 聖號。均加此句。合掌跪宣
大羅天帝。太極聖皇。化育群生。統御萬物。緲渺黃金闕。巍巍白玉京。若實若虛。不言而默宣
大化。是空是色。無為而役使群靈。時乘六龍。遊行不息。氣分四象。斡旋無邊。乾健高明。萬
類善惡悉見。玄範廣大。一算禍福立分。上掌三十六天。三千世界。下握七十二地。四大部洲。
先天後天。並育大慈父。古仰今仰。普濟總法宗。乃日月星辰之君。為聖神仙佛之主。湛寂真道
。恢漠尊嚴。變化無窮。屢傳寶經以覺世。靈威莫測。常施神教以利生。洪威洪慈。無極無上。
大聖大願。大造大悲。黃金金闕。白玉玉京。
玄穹高上帝。玉皇錫福赦罪大天尊。十二叩首
九天應元。風雲雷雨。雷聲普化天尊。此下每神九叩首
乾元洞天。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
玉虛師相。玄天上帝。真武蕩魔天尊。
清微天宮。黃金闕內。元始萬法天尊。
靈壇聖主。擎天頂地。靈威廣法天尊。
孔聖先師。文宣聖王。興儒盛世天尊。
西方佛祖。廣度十方。慈悲教世天尊。
玄穹道。祖道法彌深。太上道德天尊。
東嶽泰山。兼管冥神。東皇赦罪天尊。此下每神六叩首。
文昌司祿。輔仁開化。梓潼解罪天尊。
蓋天古佛。無量度人。昭明翊漢天尊。
紫微元極。中天星主。伯益錫福天尊。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賜福解厄天尊。
中央天宮。大梵天王。託塔大法天尊。
無上瑤池王母。消劫救世。大慈天尊。
通明大將。蓮花化身。八臂多法天尊。此下每神三叩首。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慈航普渡天尊。
天后元君。先天聖母。消災解罪天尊。
西方伽藍。韋馱尊者。清微護法天尊。
金闕選仙。孚佑演正。興行妙道天尊。
南斗六司星君。
北斗七垣星君。
仗此信香三炷。普同供養群真。
開經偈
皇天上帝開方便。使益多端久自見。見此皇經誦一遍。體愆尤皆斷念。念念不絕隨所浙祈。所祈
種種皆如願。願以此經虔持誦。誦讀奉行休厭倦。
解罪消愆一品
道言
玉帝天尊。天簿放大光明。光明照諸世界。世界濁氣層層。層層惡孽深重。深重如山難云。難云
此諸惡世。惡世遭及苦辛。苦辛或染疾病。疾病纏害其身。其身或遇邪祟。邪祟擾害不寧。不寧
不靜諸苦。諸苦不一紛紛。紛紛群黎大眾。大眾細聽皇經。皇經傳述下界。下界解罪祛瘟。祛瘟
鍚福遣鬼。遣鬼消愆頻頻。頻頻惡業當改。改惡從善奉行。人生在世罪多端。玉皇誥誡爾一番。
或是前生罪孽重。故爾今生疾病纏。或是少年行惡事。致使中年禍萬般。從今以後先懺悔。懺悔
前愆天地歡。凡人生。孝為先。孝能愈病格蒼天。懺悔生平不孝念。念念常存孝順焉。能盡孝。
事周全。自然清吉福綿綿。綿綿禍祟從今解。解罪消愆第一篇。第二件。弟兄和。弟兄不和罪孽
多。懺悔弟兄不和事。事事咸亨得自如。如此懺悔第三件。件件災厄皆不見。第四還須莫犯淫。
淫惡滔天怒鬼神。淫孽更比殺孽重。重重鬼祟必纏身。或絕嗣。或除齡。死在陰司受極刑。受極
刑。變飛禽。萬劫不得轉人形。從今懺悔淫字念。懺悔以後除惡名。男子清心還寡慾。女子孝順
守節貞。玉帝自然保佑爾。萬般禍祟不來臨。莫貪酒。莫貪財。忍氣時常記在懷。倘有貪瞋癡愛
慾。一切懺悔莫徘徊。知禮義。重廉恥。各安生理守規矩。毋作奸巧喪良心。奸巧害人終害己。
倘有欺天蔑理念。念念懺悔天佑爾。敬天地。禮神明。切莫怨天與尤人。呵風罵雨是大罪。貪妒
嫉良罪非輕。時時省察存懺悔。百病消除福壽增。行方便。積陰功。時存善念格 天公。倘有損人
利己念。從今懺悔樂無窮。萬般罪過難數清。總要時常口問心。倘若於心有愧事。斯時即刻存懺
悔。悔罪自然萬罪消。此是消愆真妙語。語爾世人虔心誦。誦讀志心皈命禮。
玄穹高上帝。玉皇滅罪消愆大天尊。三稱九叩 (本段疑缺懺悔之第三件)
太乙真人讚曰。
皇天上帝。著此皇經。消愆解罪。錫騙頻頻。人能遵守。鬼敬神欽。誦乏一遍。安樂咸亨。汝等
大眾。心慕身行。久久不怠。名列仙真。
延壽錫福二品
坐凌霄。慧眼觀看大眾們。大眾們。福薄命短為何因。為何因。玉帝分剖與爾聽。與爾聽。虔心
持誦此 皇經。此皇經。延壽錫福度眾生。度眾生。專心持誦列仙真。列仙真。逍遙快樂享長春。
享長春。奉行遵守莫疑心。人生在世間。行善最為先。壽夭窮通皆有定。專心行善可回天。天最
喜行善人。行善之方在於誠。誠心孝親如大舜。上天自與爾延齡。誠心誠意敬蒼天。蒼天佑爾享
康年。誠心和睦兄和弟。和氣盈庭籌算延。誠能清心兼寡慾。玉皇與爾添壽元。誠能敬惜聖賢字
。惜字千萬壽自綿。誠能忍口全物命。壽考康寧子孫賢。賢人語。語萬千。千言誥誡已在先。先
聖生期兼朔望。晦肭夫妻莫共眠。有八節。與風雷。敬謹獨宿莫胡為。養性守身莫妄作。延壽之
方在此全。福可折。亦可錫。錫福之方宜勉力。宜勉力。積陰功。陰功高大福無窮。無窮福祿緣
何得。諦釋皇經爾自默。福不在財多。財多不是福。福在子孫賢。子孫賢是福。行方便。上蒼賜
爾福無限。積陰功。上天賜爾福無窮。改刻簿。福祿滔滔無限樂。教子孫。子孫賢良萬倍金。要
忍氣。忍得氣來萬倍利。惜五穀。上蒼自然添衣祿。知勤儉。勤儉之人天顧眷。浙福之方在此全
。折福之條宜謹戒。凡處世。好奢華。暗地折福罪無涯。大小斗。盤算人。子孫敗產亂胡行。有
五穀。不愛惜。定然少衣又缺食。凡百事。占便宜。終久吃虧禍懸眉。折福之瑞宜懺悔。惜福之
方勉力為。為人在世能依此。此是延年鍚福經。經功湛寂宜遵守。遵守百善百福臨。遵守千善千
祥集。遵行萬善列仙真。虔心持誦此經者。稽首志心皈命禮。
玄穹高上帝。玉皇延壽錫福大天尊。三稱九叩
慈航真人讚曰
玄穹上帝發慈悲。延壽錫福意深微。倘若世人能佩服。災消病減在於茲。誦之一遍千祥集。堅持
百遍壽齊眉。逍遙快樂昇天界。虔誠持誦謹皈依。
降神逐鬼三品
玉皇大天尊。略節此皇經。焚香高誦念。群真即降臨。志心皈命禮。九叩眾群真。
清微天宮孔聖人。誦經有請降來臨。一切不仁並不信。無禮無義諸罪名。但能誦經存懺悔。大賜
靈威赦罪刑。
西方佛祖僧聖人。慈悲普救十方人。一切貪瞋癡愛慾。丕敬三寶諸罪刑。但能懺悔誦此經。大發
慈悲擁護真。
清微元始大天尊。仙法無窮度眾生。眾生懺悔持經者。大賜靈威度上昇。
三清應化李老君。道法彌深護蒼生。蒼生幟悔誦經者。大賜靈威衛其身。
陰曹東嶽大天尊。掌管陰司五獄刑。如有懺悔持經者。滅罪消愆衛其魂。
清微廣法大天尊。法力無邊佑黎民。黎民懺悔誦皇經。天宮仙籍註仙名。
文昌顯化大天尊。保護群黎誦皇經。
昭明翊漢關帝君。擁護群黎誦皇經。
爾諸末世凡人。及未來一切眾生。但能存心懺悔。焚香持誦此經。帝遣飛天大神。清微四大天君
。護法韋馱尊者。並及億萬仙真。天兵天將護宅。六丁六甲護身。但須身行心慕。無徒口誦云云
。更有善男信女。或遭疾病纏身。但能持誦解說。自有救難觀音。並及明醫聖主。太乙救苦真人
。保護身無疾病。消災脫難清平。或遭鬼祟纏害。或遭猛獸時瘟。但能懺悔持誦。帝遣護法真君
。萬法真君。大法真君。多法真君。廣法真君。衛法真君。輔法真君。佐法真君。並及玄天上帝
。蕩魔天尊。四大元帥。十大天君。祛除邪祟。滅跡亡形。禍患消滅。道氣常存。又或有人。或
遇軍陣。或遇冤家。但能懺悔。存念此經。自有三官大帝。解厄天尊。神仙兵馬。金精猛獸。無
鞅數眾。黃巾力士。擁護其身。又有末世凡人。遭值劫運。盜賊水火。但能懺悔。持誦此經。自
有四大天王。八大金剛。常來擁護。火祖維持。龍砷保佑。尊經功德。不可盡數。群真不可俱述
。爾等大眾人民。專心持誦遵行。遵行久久不怠。自然 仙籍註名。切莫疑信相半。口誦心違不遵
。如有妄行詆毀。定然斬首分形。罰變昆蟲草木。子孫汨沒除根。玉帝傳此經。勞力又勞心。爾
等群黎輩。虔心對聖真。 志心皈命禮
玄穹高上帝。玉皇降神驅鬼大天尊。三稱九叩
玄天上帝讚曰
皇經功德無窮。群真普降蒼穹。一切妖魔拱手。諸般鬼祟潛蹤。萬道祥光普照。千層惡孽皆空。
在在精神舒泰。時時度量從容。名列仙班仙籍。魂歸天府天宮。七祖咸登極樂。九玄盡出冥中。
務要專心持誦。毋為毀謗疏慵。大眾頒行勿忽。自然得享年豐。
收經偈
玉皇宥罪大天尊。慈優一切諸眾生。願以此經功德義。殷勤解說度迷津。誦經已畢。稽首禮謝。
無極聖眾天尊。三稱九叩接誦。香花請。香花送。香花送。聖上天宮。 至此完經。九叩首送神。
玉皇真經 終

萬本身心靈好書

http://www.magv.com

關渡宮財神洞讓您一次拜8 個財神,財源廣進貴人多多

 









財神洞位於關渡宮正殿的後方,民國70年代打通象鼻山後所落成。財神洞主祀1.天官大帝,以及2.萬山財神、3.季倫財神、4.文比財神和5.武明財神等。同時供奉6.福德正神,7.招財郎童及8.進寶郎童, 8大財神神威顯赫,有求必應

首先來看天官賜福,天官是指「上元賜福天官一品紫微大帝」,民間認為天官專責「賜福」,位居三官大帝之首。信眾透過向天官祈福,或是點亮「財神燈」,相信可以帶來吉星高照,以及財源廣進和無比福份。

萬山財神的本名沈萬山,是明朝初年的江南首富,當時廣闢田宅、坐收稅租而富累家產,幾乎成為當時富翁的代名詞。 季倫財神是西晉時期的石崇,至於「季倫」則是他的字,其家產也是富可敵國,過著驕奢無度的生活,卻因此遭致殺生之禍。但民間傳說他在死後,成為掌管錢財的祿星而受人祭拜。 文比財神即是商朝的宰相比干,從政期間減輕賦稅徭役、鼓勵工商農牧發展,為商朝締造國富民強的盛世,但因諫言紂王而慘遭剖心之害,後來被周武王追封為「文曲星君」,成為廣受崇仰的文財神。 武明財神即是趙朗或趙公明,專責守護天師張道陵的丹室玄壇,故號為「玄壇元帥」,在民間流傳的五路財神之中,是列為首位的「中路天官武財神」。 無論如何這些財神,都是古代的富商或歷史名人,其後成為民間奉祀的財神爺,同時在每一尊財神像前的聚寶盆,都堆滿了金銀財寶,祈求保佑信眾財運亨通、鴻圖大展。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萬本身心靈好書

http://www.magv.com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感謝關渡宮延平郡王助我龍年資金順利

 



感謝延平郡王助我龍年生意資金順利,房貸繳款順利,逢凶化

永曆皇帝於永曆8年(清順治12年、1654)8月,敕封鄭成功為延平王,鄭成功謙辭不受。隔年(1655)4月,永曆再次下詔並齎延平王冊印至廈門,鄭成功乃不再推辭受封為延平王。鄭成功收復臺灣之後,僅經過不到十四個月,便於三十九歲英年早逝。其在臺時間雖短,卻立下諸多功績,驅逐荷蘭人,帶領大批漢人在臺灣開拓疆土,足為臺灣史上的英雄,民間感念鄭成功,故尊之為「開臺聖王」,並於其死後立廟奉祀。

  陪祀延平王的三將軍,史籍所記與民間所傳有所不同。據《臺灣通史》所記,陪祀的三將軍為明鄭部將,分別是劉國軒、何祐知、李三將軍,而在《臺北廳誌》中,指的又是劉國軒、何賓(斌)、石將軍,僅劉國軒一位與《臺灣通史》所記相同。此外,關渡區域的居民所傳之三將軍,與上述兩部史書所言又不相同,謂之三將軍為鄭太子、甘輝以及萬禮。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萬本身心靈好書

http://www.magv.com















感謝關渡宮媽祖助我龍年資金順利


 




感謝關渡宮媽祖助我龍年資金順利,房貸及生意生活周轉順利, 逢凶化吉

關渡宮媽祖正殿同時供奉虎爺求財靈驗, 文昌帝君保佑學子金榜提名

「關渡」是由凱達格蘭族語「Kantou」而來,西班牙文獻中則記為「Casidor」;另因發音語系不同,故產生多整別稱,常見有「甘答」、「干豆」、「干荳」、「肩脰」、「墘竇」和「官渡」等,基本上是由平埔族語所音譯而來。直到乾隆25年(1760)續修《臺灣府誌》時,始出現「關渡」;日治時代一度改稱為「江頭」,但是光復後又恢復成「關渡」,並沿用至今。

  據《諸羅縣志》所記,關渡宮創於康熙51年(1712),謂:「天妃廟:一在外九莊笨港街。三十九年,居民合建。一在鹹水港街。五十五年,居民合建。一在淡水干豆門。五十一年,通事賴科鳩眾建。」關渡宮是臺南以北歷史僅次於北港朝天宮的媽祖廟,信徒遂有「南有北港媽,北有干豆媽」的諺語流傳。鳩眾建廟的賴科是當時主管北臺灣「大雞籠社」(基隆及北臺灣沿海地區)原住民的通事,他的職權是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收取餉稅及指揮原住民從事勞役,故得以調度原住民從事關渡宮的創建工程。天妃廟初創落成,《諸羅縣志》記載其熱鬧情形說:「靈山廟:在淡水干豆門,前臨巨港,合峰仔峙、擺接東西二流與海潮匯,波瀾甚壯。康熙五十一年建廟,以祀天妃,落成之日,諸番並集。忽有巨魚數千隨潮而至,如拜禮然。須臾,乘潮復出於海,人皆稱異。」囿於物資有限與社會環境,僅以茅草做為屋頂、因陋就簡地籌建完成。

  康熙51年是關渡宮建廟之年,是洋盜鄭盡心在淡水外海窺伺之時,關渡宮位居進出臺北盆地要津,是當地住民信仰重鎮,主管官署諸羅縣更加重視其資訊蒐集功能,積極改善其硬體設施。康熙54年(1715),也就是草創後第三年,即被重新改建成木構瓦頂的新建築。縣令周鍾瑄不僅從嘉義跋涉數百公里,前來臺北為重建的天妃廟題名「靈山」,還將關渡宮後山及臨臺北湖埔地數十甲,授予住持僧綿遠來招佃開墾收租,讓關渡宮得以永續經營下去。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萬本身心靈好書

http://www.magv.com



2023年6月4日 星期日

天赦日台北市參拜玉皇大帝的好地方

 



天赦日是什麼?有什麼禁忌?

古書記載:「春赦戊寅夏甲午。戊申赦日喜秋逢。三冬甲子甚為吉。百事遇禍反為福。其日可以緩(刑獄),雪(冤枉),施(恩惠)。」可見「天赦日」是向玉皇大帝懺悔,請求赦罪的好日子,希望玉皇大帝可以寬恕、赦免自己的罪孽,這一天只要是祈福說好話、做好事,都是百無禁忌,唯一禁忌為不宜殺生,因為上天有好生之德。

2023年天赦日是哪幾天?

國曆 1 月 6 日(農曆 12 月 15 日)

國歷 1 月 30 日(農曆 1 月 9 日)

國曆 3 月 21 日(農曆 2 月 30 日)

國曆 6 月 5 日(農曆 4 月 18 日)

國曆 7 月 23 日(農曆 6 月 6 日)

國曆 8 月 18 日(農曆 7 月 3 日)

國曆 10 月 17 日(農曆 9 月 3 日)

以國曆來說,天赦日2023年有7天,若以農曆來說,則有8天,多的一天在國曆2024年1月1日(農曆11月20日)。


廟宇介紹

「松山慈祐宮」肇建於清高宗乾隆十八年(西元1753年)。雍正末年閩南泉州籍僧人衡真(俗名林守義),由福建湄洲天后宮奉天上聖母神像,渡海於滬尾(今日新北市淡水區)登陸,沿途化緣,乾隆年間行抵錫口(今臺北市松山區),因當地士紳多祖籍泉州,對海神媽祖信仰真摯,乃倡議留下金身供奉,在乾隆十八年覓地建廟,乾隆二十二年竣工。與一般媽祖廟不同,「松山慈祐宮」並不面向水域,反倒是背水朝山,在風水學上,松山地形狀似鯉魚,北濱基隆河,南對大尖山,是風水絕佳之「鯉魚穴」。

松山慈祐宮建宮260年紀念鐘塔,日本愛媛縣松山市贈送。
一樓大殿:天上聖母、千里眼將軍、順風耳將軍
一樓各廂:福德正神、地藏菩薩、阿難尊者、目連尊者、五營神中壇元帥、虎爺、開山先靈神位、功德先賢祿位
二樓太歲殿:斗姥元君、六十值年太歲星君、護法神左輔右弼大將
二樓註生殿:註生娘娘、十二婆姐、杜玉娘夫人
三樓佛祖殿:觀音佛祖(南海觀音、千手觀音)、善才龍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十八羅漢、彌勒佛
四樓帝君殿:關聖帝君、關平太子、周倉將軍、孚佑帝君、灶君、清水祖師、文昌帝君、魁星、水仙王、保儀大夫、廣澤尊王、五營神中壇元帥
五樓三清殿:三清道祖、三教教主(釋迦文佛、太上老君、孔子先師)、南極長生大帝、北極紫微大帝、馬靈官、趙元帥、地母娘娘、太陽星君、太陰星君、神農大帝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2023年1月29日 星期日

孝順會得玉皇大帝保佑


聖源覺真經: 

勤學聖賢話。榮華必護身。父母生我身。長大須成人。為子須孝順。孝順敬天日。雙親最大恩。

本身為天日。倘若罵爺娘。只是逆天日。貳拾肆孝賢。存留在上天。古人行孝順。孝順感動天。


臺北關渡宮一樓正殿奉祀天上聖母觀世音菩薩文昌帝君。左側有「關渡延平郡王祠」,奉祀延平郡王與其屬神三位將軍,其原廟在1961年風災摧毀,檀越遷廟於此,意同於本廟的側殿。右側奉祀建廟大德。旁殿奉祀藥師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二樓的「廣渡寺」奉祀西方三聖地藏菩薩與信徒安奉的祖先牌位

古佛洞奉祀千手觀音羅漢四大天王天龍八部廿八位護法神等。財神洞奉祀財神福德正神等。兩洞宗教雕塑繁多,為關渡宮一大殊景,頗為可觀。

九天玉皇公。人皇氏聖人。捨身堵北缺。代存萬眾生。萬眾大恩典。功德無量深。生平心仁義。

性行道德深。刻已代眾生。救世功德成。靈魂萬年顯。天日永保留。萬教拜帝心。大仁大義成。

精神在九天。心仍救世存。上天為帝主。勸善天下人。帝命太白星。星君下凡塵。奉旨降筆寫。

分為三段經。上中下三節。一切皆降筆。原文用白話。五字成聖經。名稱聖源覺。即是玉皇經。

孝弟兼忠信。禮義及廉恥。玉皇大帝心。道行八種禮。聖文傳凡世。誦念神鬼欽。老少誦奉行。

萬事皆清平。天下分三界。由帝手判公。目視如電閃。不得漏亳分。左右兩旁立。慈苦大法童。

生平自割肉。為藥濟貧窮。身佩七寶帶。無極變化通。手執雙龍劍。擁護玉皇公。南斗北斗星。

玉皇用大臣。凡間生死事。兩尊星君分。五雷大將軍。聲威震西東。鎮兵千百萬。一切協天兵。

儒釋道教理。仁慈道德心。三教皆平等。一切皈命禮。九重天外聖。地中五嶽神。一切聽號令。

萬方土地遵。聖源覺真經。日月星同存。經文動天日。正氣禺古留。萬教經中寶。無極最上經。

能超凡入聖。可超度亡人。玉皇威靈顯。仁義道德心。仁義昭日月。道德天同存。解化千萬劫。

超度萬眾生。一切救世心。普救眾生存。上中下聖文。萬教經中源。神聖佛仙道。傳教第一遍。

真心誦皇經。福神到家庭。早晚焚香念。出入多貴人。上段聖源覺。常念化災星。諸仙佛法大。

擁護誦皇經。中段聖源覺。上天消息文。天地降帝生。就是玉皇公。玉皇大帝名。人人稱天公。

生平動天日。萬教皆遵從。金闕正殿坐。總管善惡文。頭戴金皇冠。身穿金龍袍。體高丈二尺。

眉目清秀幼。五子鬚端正。壯嚴是天然。大慈大悲心。變出聖源覺。略說上天理。人人皆未明。

宇宙大空中。變化萬星球。億億里一只。人物無一定。每球皆不等。有時破裂分。銀河更加遠。

將近九天門。上天無早晚。時時皆光明。只見太陽光。照耀萬星球。地球在中間。凡塵在地球。

一切天變化。個個有帝名。天下文明世。萬教各眾神。一切法力大。可過外星球。外球說不盡。

天氣物不同。無非有道德。可住萬星球。天地變化生。皆由上空中。上天一切事。玉皇手中分。

太陽日光照。照耀眾生存。陰陽循環轉。變化日日新。月星眾生寶。天氣眾生根。慈雲降甘雨。

由帝各星辰。寒來暑往氣。春夏秋冬時。一年四季節。方便耕種分。凡間混沌開。人獸混草木。

奪食其肉血。赤身露體宿。其世無知恥。亦無親屬分。只是未開化。一切亂行為。帝慈心不忍。

即命各星宿。下凡再出世。教人開化心。古時到現今。歷代創造人。一切帝王侯。及且領導人。

上天各星宿。皆是帝降生。國家興亡運。代代由帝分。九天威靈顯。至今救世存。一片大慈悲。

勿聽異說求。家中安玉皇。必遵聖源覺。必須行仁義。性要道德存。國家百般律。勿犯規矩方。

勤勞增生產。玉皇最喜歡。信仰聖源覺。保佑自己身。在家或出外。事事定聯陞。經中法語正。

降神驅鬼語。妖魔必下拜。諸邪定潛逃。皇經存家中。可避諸邪崇。鎮宅及押煞。潔淨保留存。

中段聖源覺。一切降福臨。玉皇心慈善。有求皆必應。  誦畢用三拱手禮

下段聖源覺。玉皇天理經。慈善並仁義。勤學記在心。每日念一轉。運限定光明。玉皇行仁義。

多誦五福臨。殺身成仁性。捨身取義心。孔盂留句話。須當訪聖人。男女少年入。細心聽聖經。

勤學聖賢話。榮華必護身。父母生我身。長大須成人。為子須孝順。孝順敬天日。雙親最大恩。

本身為天日。倘若罵爺娘。只是逆天日。貳拾肆孝賢。存留在上天。古人行孝順。孝順感動天。

共住勿異心。父慈子孝順。兄寬弟忍和。百福此推尋。靜座思已過。勿談閒事非。說人過量話。

自然有天理。言多必有失。出口勿傷人。若不養心性。定遭苦難尋。平風作波浪。無形生事非。

使人傷心恨。凶星禍懸眉。高聲說話醜。謹戒惡言語。毒罵或發誓。皆是報自己。性烈多事件。

禍難百般有。仇敵定重重。切須再三忍。口角與訟事。勝敗皆空虛。忍氣留財福。凡事天必知。

性善人人欽。寬和萬事成。原諒是仁義。自戒性烈心。天理聖源覺。勸善世上人。仁義道德全。

人生主要根。米麥豆薯粟。入生重要物。不可亂消耗。須念來不易。粥飯人生命。無食不生存。

雖然土上生。須念生長難。畜生亦如是。不可多殺生。有理必要用。方可殺生命。無理亂消耗。

上天有罪名。萬物天地變。多耗必有折。善惡無形影。視之亦無蹤。吸之無別味。虛空過往有。

玉皇恩愛深。句句勸人心。愛民如愛己。天無兩樣心。人生在世間。謹守為最先。若不從正業。

差錯在眼前。嫖賭自賤身。財帛天數定。家和為第一。勤勞值千金。癡心狂賭難。傾家又蕩產。

誦念早日改。妻兒樂團圓。人人雖有過。知者須改心。一切已差錯。須當教子孫。經中行道德。

人生要將心。凡事將心念。萬事福自尋。將心人為本。立身孝順心。上天循環理。不將事難成。

為人不將心。不將害本身。一切禍難有。罪惡自已尋。結交須大義。共事勿私心。凡事利已念。

心高誤本身。福不在財多。財多不是福。福在子孫賢。子孫賢是福。榮華富貴家。不可自誇華。

驕傲多薄福。心仁福增加。奢華是枝花。不如多施捨。善有善來報。天增是豪華。窮人勿灰心。

心灰事難成。勤儉守本分。富貴必輪流。爛茅一般級。福在自己修。身中無寸土。只要心德修。

善事無防作。惡事早改修。貧苦有善念。天須化貴人。生平無愧惡。神欽鬼敬扶。行為心德正。

萬教盡皆通。修橋施路功。良藥濟貧窮。常作大善事。定為動天公。為善最安樂。為惡天不容。

過去有不法。結果如何休。生平有愧惡。切須改善心。若不早日改。鬼祟必纏身。行為無良心。

貪心煩惱有。奸刁終害己。早改得自由。天地變化人。善惡出在心。善事門戶福。惡者罪狀深。

男女向前程。保守好光陰。在世仁為本。子孫孝順心。惡者心不仁。有過改維新。前途事業遠。

須防退步身。狼毒梟惡心。差錯自改修。暗中用計較。必遭天理尋。糊行罪萬般。謀為事事難。

妻離及子散。子逆做人難。天地循環理。罰罪一世為。急急回心故。陰功早日修。勿為天聾啞。

報應或早遲。賞善罰罪惡。時時記在心。經中照天理。誦後須保存。圖書再刻板。扶持萬古留。

皇經傳天下。教人道德存。救世天必見。勸善大有功。積善之家庭。上天降吉祥。玉皇增福壽。

子孫世代昌。百本傳刻印。謀為貴人扶。三五百本印。小人久病除。千本印刻者。榮華代代存。

合群印皇經。積福到家門。印經或抄寫。皆是作陰功。玉皇心仁義。不虧施經人。樂助發善心。

福壽定延齡。施經種福田。惡煞不侵身。一生念千遍。凡謀皆吉祥。一生念皇經。百年昇天堂。

玉皇心印經。變成聖源覺。人人亦可念。天增彊壽長。     誦畢用三拱手禮

                                                                                                                                   玉皇聖源覺真經    

 


2023年1月27日 星期五

北投關渡宮季倫財神有求必應


  助我虎年資金調度順利

 (三)季倫財神
  季倫財神又稱金財神,是天庭掌管錢財的祿星。相傳季倫財神即為石季倫財神又稱金財神,是天庭掌管錢財的祿星。相傳季倫財神即為石崇(246~300),晉朝人,字季倫,小名齊奴,渤海南皮(今屬河北)人,為晉朝開國元老石苞的幼子,自小敏慧,有勇有謀,二十多歲為武修令,因有才能之名,再入為散騎郎,任城陽太守,因伐吳有功,封為安陽侯,曾任荊州刺史官至衛尉卿。石崇是晉朝有名的富翁,甚至比皇帝還富有,是中國歷史上最有錢的人,民間傳說他在死後成為掌管錢財的祿星。

金剛經:「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關渡宮供奉武財神趙公明靈驗萬分


 助我虎年資金調度順利

 (四)武明財神
  武明財神姓趙名朗、玄朗,字公明或光明,終南山人氏,農曆3月16日為其聖誕日,人稱玄壇元帥,又稱趙玄壇、玄壇爺、銀主公。為五路財神之首「中路天官武財神」,是中國第一位以人形象奉祀的財神。據《封神演義》所載峨媚山羅浮洞主趙公明於武王伐紂時助殷陣亡,被追封為「金龍如意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率領部下四位正神負迎祥納福、追捕逃亡之責。由於此四位部屬名為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因此受到祈願招財進寶、日進斗金者所崇信。


金剛經:「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關渡宮財神洞文比財神有求必應

助我虎年資金調度順利
 

(二)文比財神
  文比財神比干為商朝宰相,相傳他出生於公元前1092年夏曆四月初四,卒於西元前1029年冬十月廿六日,享年六十三歲。比干是殷帝丁之次子,帝乙之弟,帝辛(紂王)的叔父,官少師(丞相)。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二十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從政四十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後因忠諫紂王,遭剖心而死。比干死後玉皇上帝認為他為人剛正不阿、愛國愛民,無辜被害而剖心,無心則不偏心,因此封他為文財神,並以金聖孔雀為座騎。

金剛經:「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