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保安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保安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23日 星期日

南瑤宮廣澤尊王保佑母親手術順利


 



感謝廣澤尊王,母親的膝蓋手術順利,問題大幅改善

廣澤尊王八太保

[編輯]

據說在古時一位台南人來彰化發展時,恭請八太保神像北上,之後於現今彰化市公園路一帶建廟名為彰化保安宮日治時代皇民化加上道路擴寬,保安宮面臨拆毀的命運,神像起初形成爐會供奉,後期就供奉在南瑤宮觀音殿後面的矮房中,1971年12月27日開始興建第三殿與香客大樓[22],1973年完工,一樓為供奉廣澤尊王、二樓三官大帝、三樓玉皇上帝,施工這段期間八太保神像暫時移請至台南西羅殿。傳聞第三殿尚未興建時,一位台南人來南瑤宮參拜,走進觀音殿後面的矮房中,赫見一尊廣澤尊王與西羅殿之鎮殿聖王極為神似,西羅殿得知消息後,在興建時邀請八太保暫居台南接受供奉,不過完工後西羅殿遲遲不歸還八太保神像,南瑤宮聖王殿急需有神像座鎮,在等不急的情況下另塑尊王像坐鎮,後臺南西羅殿將原鎮殿八太保奉請回宮之後,為符合殿內神尊以奇數為宜之禮俗,再雕塑虎邊第二尊廣澤聖王,形成現今三尊聖王鎮殿的情形。傳聞記載,明治卅九年春(1906年),笨港諸羅府城之媽祖大會香,南瑤宮第一次南下參與盛會,當地人士把南瑤轎誤會聽成攔腰轎,其中發生了不愉快事件,西羅殿為了化解疑慮和誤會,請出真誠堂八太保為中保人調停,並永久供奉在南瑤宮內,以化解此場誤會和難堪。

金剛經:

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

感謝植福宮關聖帝君文昌帝君眾神助我房貸繳款順利

 

感謝大直植福宮保生大帝祐我全家虎年健康, 關聖帝君及讓我生意順利,文昌帝君賜我思路清晰,2024房貸順利繳交,渡過難關


大直植福宮蔡英文,賴清德,張忠謀,柯文哲的總統級名人都來參拜過


植福宮保生大帝源自台北大龍峒保安宮


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夲」音「ㄊㄠ」/「tāo」,「急速」或「往來相見」之意,非「本」字。[3]另一說「夲」只是「本」的異體字,因其字「華基」,「基」字與「本」為同義互訓),字華基,號雲衷、悟真[註 1],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979年4月19日)[2]:12,福建路泉州同安縣白礁鄉積善里(今屬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角美鎮白礁村)。


父名吳通(後封協成元君),母為黃月華(後封玉華大仙),原居漳州,因避亂[註 2]而到同安海濱的白礁結茅為屋,討海維生[2]:12。吳夲十三歲時,父親吳通患病,但因家貧無力就醫而去世,母親黃氏後來也因憂傷去世,此事令他立志學醫濟世[2]:12。吳夲初習捕蛇、採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之名聲逐漸傳播民間[註 3][2]:12、13。而根據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西宮檀越記〉,作者孫瑀的祖父孫天錫在天聖四年(1026年)因食用河魚生病而到旗山上面的居士庵調養,與一名周遊至此的裴姓方士(字號養真老人)相談甚歡[2]:14。後來吳夲[註 4]得知裴養真在此,便前來會面,兩人相談甚歡,裴養真並將所知全部教授給他[2]:14。而吳夲得知孫天錫已經患病多時,便為他醫治,僅三天便見療效,半個月就治癒,三個月後已經調養恢復[2]:15。之後孫天錫欲重金酬謝,卻被婉拒,兩人日後結為好友[2]:14。後來吳夲「飛昇」後,孫天錫在屋西建祠奉祀,後來因為靈驗,遂拓建廟宇,為「吳西宮」[2]:15。


而在天聖五年(1027年)時,白石[註 5]丁氏曾請吳夲重新抄錄三世祖丁遷的遺囑並懸於祠堂[2]:15。周茂欽認為這顯示吳夲擁有一定的書法造詣,且在地方上有相當聲望,才會被當地大族延請[2]:16。


宋仁宗景祐三年五月初二(1036年5月29日),吳夲為了幫急症病患採藥,前往青礁的大雁東山,卻失足墮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2]:20。當地居民得知後,為追悼吳夲,紛紛塑像祭拜並私謚「醫靈真人」[2]:20。


傳說吳夲著有《吳氏本草》與《靈寶經》兩本醫學著作,他在泉州花橋亭行醫時曾用《靈寶經》傳授草藥知識[2]:68。而北宋大觀年間編纂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中的「霍香正氣散」、「加減平胃散」、「逍遙散」據說即來自《靈寶經》



特別感謝太歲星君,南斗北斗星君, 太陽太陰星君助我出入平安, 遇難呈祥, 心神安寧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2023年3月5日 星期日

感謝大直植福宮保生大帝祐我全家虎年健康

 

感謝大直植福宮保生大帝祐我全家虎年健康, 關聖帝君及文財神讓我生意順利,挺過虎年疫情難關

植福宮保生大帝源自台北大龍峒保安宮

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夲」音「ㄊㄠ」/「tāo」,「急速」或「往來相見」之意,非「本」字。[3]另一說「夲」只是「本」的異體字,因其字「華基」,「基」字與「本」為同義互訓),字華基,號雲衷悟真[註 1],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979年4月19日)[2]:12福建路泉州同安縣白礁鄉積善里(今屬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角美鎮白礁村)。

父名吳通(後封協成元君),母為黃月華(後封玉華大仙),原居漳州,因避亂[註 2]而到同安海濱的白礁結茅為屋,討海維生[2]:12。吳夲十三歲時,父親吳通患病,但因家貧無力就醫而去世,母親黃氏後來也因憂傷去世,此事令他立志學醫濟世[2]:12。吳夲初習捕、採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之名聲逐漸傳播民間[註 3][2]:12、13。而根據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西宮檀越記〉,作者孫瑀的祖父孫天錫在天聖四年(1026年)因食用河魚生病而到旗山上面的居士庵調養,與一名周遊至此的裴姓方士(字號養真老人)相談甚歡[2]:14。後來吳夲[註 4]得知裴養真在此,便前來會面,兩人相談甚歡,裴養真並將所知全部教授給他[2]:14。而吳夲得知孫天錫已經患病多時,便為他醫治,僅三天便見療效,半個月就治癒,三個月後已經調養恢復[2]:15。之後孫天錫欲重金酬謝,卻被婉拒,兩人日後結為好友[2]:14。後來吳夲「飛昇」後,孫天錫在屋西建祠奉祀,後來因為靈驗,遂拓建廟宇,為「吳西宮」[2]:15

而在天聖五年(1027年)時,白石[註 5]丁氏曾請吳夲重新抄錄三世祖丁遷的遺囑並懸於祠堂[2]:15。周茂欽認為這顯示吳夲擁有一定的書法造詣,且在地方上有相當聲望,才會被當地大族延請[2]:16

宋仁宗景祐三年五月初二(1036年5月29日),吳夲為了幫急症病患採藥,前往青礁的大雁東山,卻失足墮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2]:20。當地居民得知後,為追悼吳夲,紛紛塑像祭拜並私謚「醫靈真人」[2]:20

傳說吳夲著有《吳氏本草》與《靈寶經》兩本醫學著作,他在泉州花橋亭行醫時曾用《靈寶經》傳授草藥知識[2]:68。而北宋大觀年間編纂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中的「霍香正氣散」、「加減平胃散」、「逍遙散」據說即來自《靈寶經》[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