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海城隍夫人之奉祀始於光緒十九年(1893)。大正十四年七月五日《臺灣日日新報》載:「右室神像城隍娘為鎮殿,是光緒十九年九間仔街阿仙舍傳說當時的阿仙舍在管理霞海城隍廟,他揣測「『霞海城隍廟的城隍爺非常靈驗,不過,尚未娶妻,若能娶進一位夫人城隍爺想必一定會很高興。』於是便刻一女神像,安置在主神旁從此之後,便有了城隍媽的存在。」目前城隍夫人安奉於左翼偏殿內,神龕內也配置神用的案桌和傢俱。 又據現任管理人陳文文女士表示:「霞海城隍廟的城隍夫人為軟身的,源於以前五月十三日迎熱鬧時,有許多太太小姐喜歡出來看熱鬧,但因農曆五月天氣炎熱,許多太太小姐會熱到,被視為煞到,傳說這是因為城隍老爺愛看美女的緣故,所以才想到應給城隍老爺配個夫人,這樣就不會再有小姐被煞到,因此才雕刻一尊城隍夫人來供奉。」 民間相信城隍夫人會請城隍老爺代為管教信眾的丈夫,所以自清代以來便有女信眾前來祈取夫人的信物,做為御夫之用,尤其是換取夫人的弓鞋,後來因為老是換取夫人足下的弓鞋也不是辦法,霞海城隍廟管理人便要信眾固定買新的弓鞋來祈求,自此不再換取夫人足下所穿的弓鞋。霞海城隍廟後來則為方便信眾的祈取,而固定請大陸的老太太縫製夫人的弓鞋,直到那位太太過世後,現在則請其媳婦縫製,此弓鞋稱為「御夫鞋」或「幸福鞋」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遠離病毒瘟疫的好方法
誠心禮敬藥師佛, 修行清淨心與慈悲心, 可避免病毒及瘟疫,
台北關渡宮藥師佛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與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為「橫三世
亦稱三寶佛。在佛教內,藥師佛與阿彌陀佛同被視為解決眾生生死問題的兩大並行法門。藥師佛法門除同樣鼓勵命終往生淨土外,因其於行菩薩道的時候,發十二誓願救眾生病源,故其法門亦著重蒙藥師佛願力加持,以求現生即得利益安樂,增福延壽,消災免難,以免修行多所障礙。
佛家經典有謂「藥師三尊」(東方琉璃世界三聖),中為藥師如來,左右脇侍各為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居無量無數菩薩之上首,協助世尊,護持正法,教化眾生。日光遍照菩薩又稱「威德金剛」,掌中持日輪,坐於赤蓮;月光遍照菩薩又稱「月光王」,左手持青蓮,上有半月形。
藥師佛的形象甚多,《藥師如來唸誦儀軌》中有云:「如來左手令執藥器,亦名無價珠,右手另作結三界印,一著架裟結跏趺坐,令安蓮華臺。」藥師佛像多以琉璃藍為其膚色,而關渡宮的藥師佛像則為金身。佛像身披三法衣,具足法身佛之相好光明,右手結三界印持連枝帶葉的藥訶子(梵音:訶梨勒,意為藥王),左手托缽,缽內盛滿能治眾生因果所生諸病之妙藥與甘露,以金剛跏趺坐於蓮花月輪上。
台北關渡宮另供奉文昌帝君, 香火鼎盛, 求取金榜題名好地方
落成: 1712 年
主神: 天上聖母媽祖
創建年份: 開基媽祖金身來臺時間:1661年正式建廟: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感謝關渡宮文昌帝君保佑,讓女兒申請到全球前100名大學
文昌帝君曾降筆於世,作《梓潼帝君化書》,自述其身世曰:「予生於周初,迄今有七十三化矣
。西晉之末,再遊人間之初,忽至會稽之陰,見一隱者,年五十許,具香燈仰天而祈。時中春之夜,天文燦爛,張翼二宿昭然在上。俯而聽之,隱者姓張,適符列宿之一,予於是生焉。」其成為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梓潼神亞子有關。依《晉書》所載,東晉寧康2年(374),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人們在梓潼郡七曲山為之建張育祠,并尊奉他為雷澤龍神。其時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因兩祠相鄰,後人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並稱張亞子仕晉戰歿。《明史.禮志》即這麼記載著:「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故元加封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歲二月三日生辰,遣官致祭。」
「文昌」兩字為神名,亦為星名。從古代史部的記述考實,它在史記天官書、晉書天文志中,都是天文學上的星名,我國上古因有星辰的信仰,所以道教亦有星宿的崇拜。古命書《陽宅集成》中即記載著:「文昌足學飽經才,南極祥光照玉台,乾坤久固天齊福,神仙來慶壽筵開。」史記有云:「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文昌即是司科甲主文衡之星宿,文昌宮的六星是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和司祿,屬紫微垣。《索隱》有言:「上將威武,次將正左右,貴相理文緒,司祿賞功進士,司命主災咎,司中主左理也。」六星各有專司,掌理人間文運與祿籍,故為士人學子所崇拜。
。西晉之末,再遊人間之初,忽至會稽之陰,見一隱者,年五十許,具香燈仰天而祈。時中春之夜,天文燦爛,張翼二宿昭然在上。俯而聽之,隱者姓張,適符列宿之一,予於是生焉。」其成為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梓潼神亞子有關。依《晉書》所載,東晉寧康2年(374),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人們在梓潼郡七曲山為之建張育祠,并尊奉他為雷澤龍神。其時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因兩祠相鄰,後人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並稱張亞子仕晉戰歿。《明史.禮志》即這麼記載著:「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故元加封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歲二月三日生辰,遣官致祭。」
「文昌」兩字為神名,亦為星名。從古代史部的記述考實,它在史記天官書、晉書天文志中,都是天文學上的星名,我國上古因有星辰的信仰,所以道教亦有星宿的崇拜。古命書《陽宅集成》中即記載著:「文昌足學飽經才,南極祥光照玉台,乾坤久固天齊福,神仙來慶壽筵開。」史記有云:「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文昌即是司科甲主文衡之星宿,文昌宮的六星是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和司祿,屬紫微垣。《索隱》有言:「上將威武,次將正左右,貴相理文緒,司祿賞功進士,司命主災咎,司中主左理也。」六星各有專司,掌理人間文運與祿籍,故為士人學子所崇拜。
感謝關渡宮媽祖保佑, 讓女兒申請到第一志願大學
關渡宮正殿供奉天上聖母—媽祖。媽祖,姓林名默,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嶼,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3月23日,卒於雍熙4年(988),享年28歲。千年來人們對媽祖的稱呼,從通玄神女,而神姑、娘媽、媽祖婆,以至「天上聖母」,而官方封號則由夫人、妃、聖妃、天妃以至天后,給予最高的崇敬,至於臺灣民間社會的信眾,則恭敬而親切地暱稱為「媽祖婆」。千年來媽祖靈應的傳奇神蹟,經由民間社會的一再傳播,不僅成為沿海各地敬仰的全能神祇,更隨著漁夫、水手、海商及向海外的華人移民賈而傳遍海內外。
112 台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號 電話: 02-2858-1281 服務信箱: kuantu.eng@msa.hinet.net
112 台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號 電話: 02-2858-1281 服務信箱: kuantu.eng@msa.hinet.net
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松山慈祐宮玉皇大帝靈驗無比
所在地 | ![]() |
創建年份 | ![]() |
主神 | 媽祖 |
例祭 | 農曆三月廿三 |
誠心祈求玉皇大帝, 持戒行善, 有求必應
建立由來[編輯]
廟方宮誌記載行腳僧林守義在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堪輿當地後,選定坐北向南、前望四獸山、背有河川的現址興建此廟[1]。乾隆廿二年(1757年),廟宇完工並取名為「錫口媽祖宮」[2]。後來配合地名改制更名為「松山慈祐宮」[3]。爾後林守義以莆田的姪子林福遠為繼嗣,其後代保有乾隆年間的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4]。
台北松山慈祐宮禮敬普賢菩薩好地方
所在地 | ![]() |
創建年份 | ![]() |
主神 | 媽祖 |
例祭 | 農曆三月廿三 |
十大願王[編輯]
《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3]詳細解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以及念誦、受持、修行普賢行願的無邊功德利益。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國土。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以普賢的行願加上文殊菩薩的智慧,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4] 十大願王在藏傳佛教中對應的是七支供養。
這十大願王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且此十大願永無止息,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而十大願王,無有窮盡。
建立由來[編輯]
廟方宮誌記載行腳僧林守義在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堪輿當地後,選定坐北向南、前望四獸山、背有河川的現址興建此廟[1]。乾隆廿二年(1757年),廟宇完工並取名為「錫口媽祖宮」[2]。後來配合地名改制更名為「松山慈祐宮」[3]。爾後林守義以莆田的姪子林福遠為繼嗣,其後代保有乾隆年間的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4]。
松山慈祐宮觀音靈驗,助女兒申請到第一志願
所在地 | ![]() |
創建年份 | ![]() |
主神 | 媽祖 |
例祭 | 農曆三月廿三 |
建立由來[編輯]
廟方宮誌記載行腳僧林守義在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堪輿當地後,選定坐北向南、前望四獸山、背有河川的現址興建此廟[1]。乾隆廿二年(1757年),廟宇完工並取名為「錫口媽祖宮」[2]。後來配合地名改制更名為「松山慈祐宮」[3]。爾後林守義以莆田的姪子林福遠為繼嗣,其後代保有乾隆年間的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4]。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