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普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普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

感謝松山慈佑宮媽祖助我虎年事業東山再起


 松山慈祐宮,舊稱錫口媽祖廟,是位於臺灣臺北市松山區慈祐里、饒河街夜市旁的媽祖廟,其媽祖稱為「松山媽祖」,為今涵蓋松山信義大安南港內湖錫口十三街庄的信仰中心,在清朝嘉慶道光年間還分靈至福建省興化府仙遊縣

建立由來[編輯]

廟方宮誌記載,行腳僧林守義在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堪輿當地後,選定坐北向南、前望四獸山、背有河川的現址興建此廟[1]。乾隆廿二年(1757年),廟宇完工並取名為「錫口媽祖宮」[2]。後來配合地名改制更名為「松山慈祐宮」[3]。爾後林守義以莆田的姪子林福遠為繼嗣,其後代保有乾隆年間的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4]

慈祐宮為錫口(今松山區)一帶的守護神,當地街道即以慈祐宮來擴展[5]。廟為早年錫口十三街庄居民的信仰中心[1][6][7][8]。其中錫口街中坡庄五分埔庄興雅庄三張犁庄車層庄中崙庄東勢庄上塔悠庄舊里族庄屬於今松山區、信義區與大安區[7][8],而西新庄後山坡庄歸於南港區[1][7][8],洲尾庄位於內湖區[1][7][8]

慈祐宮後方原為基隆河畔的港口,船隻經過這裡下達淡水港,或上溯基隆河到汐止[9]松山車站建立前,挑夫會在此廟前等船送運,再由人走陸運來往艋舺,以爭取時效,因而繁華一時[10]

建築文物[編輯]

慈祐宮廟址是八德路四段761號[6][11]。基地六百餘坪,兩千三百餘建坪[6]。所屬的慈祐里是饒河街一帶的頂錫、上壽、貴全這三里的合併[9]。1980年代,饒河街改建成夜市使此地重現商機[9][10]

慈祐宮建築格局方正,呈回字型[5]。曾經多次重修,到1915年又禮聘福州名匠全面改建,1937年接續重修,而有今廟宇外貌[12]。廟殿為三川五門三進,龍門曰「左輔」,虎門稱「右弼」[1][2]。正殿為三層重簷[2]。簷下垂花雕刻精美,斗拱都作成網目式,色彩華麗,又安金箔[5]。中門兩側有嘉慶年間雕刻的石獅子[2],呈現雄獅張嘴與母獅閉嘴的傳統[13],與石龍柱採用內枝外葉雕法[5]。鐘鼓樓上以歷史典故為戲碼,像觀音普渡眾生、飛天財神送寶、媽祖、千里眼順風耳等交趾陶為林添木徒弟葉星佑製作[14]。廂房曾作為松山國小創校時的初期教室[15]。過去廟還設慈善部,由地方人士樂捐,由廟祝請說書人講勸善故事[16]



廟內有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眾弟子敬獻「利濟參天」橫匾、光緒五年(1879年)福建候補鹽大使華有滋敬贈的「德水靈揚」匾額、光緒年間進士趙鴻敬題之「神之格兮」等匾額[2]。凌霄寶殿有六樓高,內部金碧輝煌,裡面有高十七尺、寬一尺六,由松山耆老林錦銘題寫「寶殿聳凌霄玉宇瑞雲昭日月」、「天門開太極神庥道氣正綱常」之楹聯[13]

廟內奉祀的註生娘娘,不同於傳統配祀十二位婆姐,而是多一位杜姓、名玉娘的神像,為當地居民感謝她幫人接生卻從不收費而塑[5][17]。廟附近土地為杜姓家族所有,當時清治時他們因在饒河街經商成功,為感念媽祖保佑,便買下今為松山區公所對面的土地,所有權掛在神明會「杜姓天上聖母」名下,由眾人共同持分,2010年賣出給開發商[18]

日治時期,列入台北州指定地方級臺灣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於1975年將此廟列為三級古蹟[19],後因1981年正殿失火,使廟方申請撤銷古蹟認定以便進行重建[3],1985年11月26日由古蹟評鑑小組核准解除古蹟資格[20]

廟主神為黑面媽祖[3]

分靈廟宇[編輯]

清治時期,來臺灣經商的仙遊縣商人,目睹松山慈祐宮香火繚繞,就在今仙遊縣鯉南鎮霞苑村設立分靈廟仙遊媽祖總宮-仙霞媽祖廟[21]。錫口媽祖宮還提供資金,供仙遊民眾買地蓋廟[22]。因香火鼎盛,仙霞媽祖廟也分靈出九間媽祖廟[21][22]文化大革命時,仙霞媽祖廟被拆,當時信士暗藏媽祖神像及宮廟聖意牌,於1991年復建[21]

2010年,仙霞媽祖廟應大甲鎮瀾宮邀請來臺灣參訪,意外看到松山慈祐宮廟前「錫口」兩字,與仙霞媽祖廟內聖意牌用字一樣,因此確認母廟[22]。2011年10月1日,仙霞媽祖廟董事長嚴清輝率眾董事到慈祐宮,恭請慈祐宮開基八媽祖,到仙霞媽祖廟坐鎮[23]

爾後,松山慈祐宮透過嚴清輝協助,找到林福遠後代子孫,並有林守義牌位及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原牌為證[4]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宣揚金剛經功德超過1億美金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台北市可以同時禮敬文殊及普賢薩的好地方(松山慈佑宮)


 



文殊師利菩薩有五種大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和法界體性智,所以文殊師利菩薩,是無上智慧的代表。我們世間人,為求增長福德、智慧,為求增強記憶力和辯才無礙,為求消除愚痴,為能明瞭諸法實相,都應該常常修習文殊法門,特別是要常常念誦文殊菩薩心咒,以求開智。經常有人問我們小孩學習成績不好怎麼辦?自己很笨,工作生活一團糟怎麼呢?當遇到困難時,不知道如何解決?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念誦文殊菩薩心咒(即文殊菩薩智慧咒,本文末尾有介紹)。

文殊智慧咒(心咒,文殊菩薩增長智慧的咒語)

梵文:Om A Ra Pa Ca Na Dhih

藏文:Om A ra Pa Za Na Di

中文:①嗡阿 若 巴 佳 吶 地

②嗡 阿喇 巴 乍 納渧

文殊智慧咒注音

嗡ōng 阿a 若ro(彈舌,舌尖顫動,即大舌音)巴ba 扎zha 吶na 的di (喉音,重讀),即類似地。

藏文版本是嗡 阿 若 巴 雜 吶 地。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0eeeEKj.html


諸佛菩薩的名號皆是顯我自心,普賢菩薩是顯示我們的自心大願。

  「釋迦一代時教,惟《華嚴》明一生圓滿」,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要講到一生圓滿成佛,只有《華嚴經》,《華嚴經》把成佛的因、緣、果都說得清清楚楚。「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後普賢行願品中,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生成佛,他們怎麼成佛的?《華嚴經》最後的一章,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才真正圓滿成佛。

  世尊在《華嚴經》上說:菩薩不修普賢行,就不能圓成佛道。普賢菩薩在華藏世界代表的是行門,菩薩行歸納為十大綱領,稱十大願王,十大願展開,就是整部《大方廣佛華嚴》,圓圓滿滿的願行都在其中。每一條都包含著無量無邊的境界,每一條都是以一真法界為本體,每一條都含攝著從初發心到佛果地上圓滿的境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普賢行願品》的宗旨。

普賢十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