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大直植福宮保生大帝(源台北保安宮)救人無數

疾病求助靈驗無比
『植福宮』奉祀主神為『福德正神』,正殿奉祀『送子觀音菩薩』(劍潭古剎)、『天上聖母』(關渡宮北港朝天宮)、『保儀大夫』(木柵忠順廟)。左側殿奉祀『保生大帝』(台北保安宮)、『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右側殿奉祀『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左側殿廂恭奉『值年太歲星君』等諸神,垂佑黎民百福千祥合境欣榮。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2020年3月31日 星期二

大直植福宮五府千歲助我豬年資金順利

五府千歲神威顯赫, 保佑地方免除瘟疫
『植福宮』奉祀主神為『福德正神』,正殿奉祀『送子觀音菩薩』(劍潭古剎)、『天上聖母』(關渡宮北港朝天宮)、『保儀大夫』(木柵忠順廟)。左側殿奉祀『保生大帝』(台北保安宮)、『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右側殿奉祀『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左側殿廂恭奉『值年太歲星君』等諸神,垂佑黎民百福千祥合境欣榮。

大直植福宮近照
『植福宮』每月農曆初二、十六日都誦經疏文祈福;二月初二日『福德正神』聖誕千秋為『植福宮』最大慶典聯歡活動之一,其他重大節慶佳節為: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大帝聖誕千秋。農曆三月卄三日,『天上聖母』聖誕千秋。農曆七月十八日 『慶讚中元普渡法會』。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大帝』聖誕千秋。是日皆舉辦『祈安植福四大法會』,聖恩垂降國運昌隆百業興、神安人樂福千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大直植福宮福德爺助我銀行貸款成功


窮人物灰心,灰心事難成, 勤儉守本分,富貴必輪流
大直植福宮的宮址在台北市中山區成功里北安路608巷14弄1號,乃臺北市大直居民之生活精神信仰中心。大直早在清代原為台北廳芝蘭一堡。明清之際,漢人移民入墾,沿八芝蘭堡向內湖發展,依古道越嶺通往大直莊,在山麓虎頭處立有一座小石廟。石廟內嵌有『福德正神』石碑一座,昔時稱為『虎頭土地公』,庇佑莊民行旅平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2020年3月13日 星期五

彰化市元清觀七星橋讓您消災一整年

彰化市長溫國銘表示,七星橋是台灣民間信仰中一個避邪解運的祈安祭典儀式,最講
究儀式排場,也最無性別、年齡之分的一種避邪祈安儀式。七星橋的搭設,一般都是一座
木橋或拱橋。
  七星橋亦云「七星燈」或「平安橋」或「七星平安橋」,純粹為消災解厄而設計,普遍
存在於台灣民間各式的廟會中。所謂七星指的是北斗 七星,即天樞、天旋、天機、天權、
玉衡、開陽、搖光等七星。
  彰化市元清主祀玉皇大帝,配祀上元、中元、下元三官大帝。三官大帝中的「天官 」
是道教的紫微君,職掌賜福,民間視為「福神」與「祿壽」並列。三官大帝也稱三界公,
就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合稱三官大
帝(俗稱三界公生)。=\
照片說明:彰化市天公壇舉行天官大帝祝壽大典,法師搭設七星平安橋供信眾過橋,為其
消災解厄,近千的信眾在場隊等候過橋,白天七星橋仍供信眾登橋通過,同樣登橋信眾川
流不息。(記者張溎壕攝)

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彰化南瑤宮虎爺傳說不斷,非常殊勝




台灣廟宇奉祀的主神桌下,通常都會供奉一隻虎爺將軍,三級古蹟彰化市南瑤宮媽祖座前,卻有一大一小、同樣彩繪的虎爺;彰化市公所寺廟室主任蘇明安昨天說,這是一對母子虎爺,都是泥塑而非木雕,是全台僅見。
南瑤宮廟祝林展松說,南瑤宮還有一尊目前已很少見的泥塑神像,就是正殿右護龍的福德正神,高度三尺六,和母子泥塑虎爺都是南瑤宮珍貴的鎮廟古物。
彰化縣文史工作者李奕興說,台灣媽祖廟的右護龍一定有土地公作旁祀,虎爺是土地公的座騎,土地公神桌下都會供奉一隻虎爺,後來民間也在媽祖座前的八仙桌下供奉虎爺,而且都是表情嚴肅的雄虎。
李奕興表示,南瑤宮媽祖座前會有一大一小虎爺,應是後來才添加的。因為民間傳說,有隻威猛的老虎腳掌扎到刺,痛苦不堪,是土地公幫它拔刺,老虎為報恩才甘願當土地公的座騎,這是虎爺的緣由。
他指出,早年漢人從唐山來台墾荒,山林有蕃,不易覓得好木材,因而泥塑神像很普遍,因台灣多雨潮濕,水災又多,泥塑神像不易保存,多數已毀損,加上後來木材易取,泥塑神像如今已少見,南瑤宮的泥塑土地公和虎爺,是值得保存的骨董。
林展松說,南瑤宮文獻資料並沒有記述泥塑虎爺的緣由,但老一輩的人傳述這是已有上百年的古物;至於泥塑土地公,原是昔日彰化市南門口外福德祠奉祀,因開路拆祠,這尊土地公暫時移奉在南瑤宮,後來福德祠一直未再重建,泥塑土地公也就留在南瑤宮作旁祀。
日據時間日本人不准漢人拜媽祖,林展松指出,南瑤宮十個媽祖會因此都改為虎爺會,台灣光復後才恢復媽祖會,這是南瑤宮虎爺多的原因,鎮殿媽座前大虎爺是雄踞在山岩的立姿,小虎爺是坐姿,形成全台獨有的母子虎爺。

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感謝虎爺豬年對我保佑,讓我生意度過難關




感謝彰化南瑤宮福德正神保佑豬年資金一切順利


南瑤宮之建廟起源,根據日人所留「寺廟台帳」記載、現今南瑤宮所存沿革碑以及相關文獻,追溯自清雍正元年(1723)彰化設縣後,一名窯工楊謙自諸羅縣(今嘉義縣)笨港應募工事而來,將笨港天上聖母之香火攜來,藉為庇身之用。香火掛在現在廟址的工寮內,每入夜頻見五彩毫光,附近居民都認為是神之顯靈,於是由當時彰化仕紳集資雕塑天上聖母神像一尊,奉祀於隔鄰的福德廟(土地公廟)內,自此以後香火日盛,居民禱告動輒顯靈。
        至清乾隆3年(1738)瓦磘庄陳氏捐獻土地建立草茅小祠奉祀天上聖母,被稱為「媽祖宮」,此為南瑤宮建廟之開始。同年11月,總理吳佳聲、黃景祺、林君、賴武等發起募資建築本殿,並雕塑神像五尊,取南門之「南」及瓦磘之諧音雅字「瑤」,正式定名為「南瑤宮」。
         隨著南瑤宮媽祖香火的興旺,宗教活動亦熱絡起來,進香活動為主要型式,據《彰化縣志》記載:「歲往笨港進香,男女塞道,屢著靈驗。」為了要前往南瑤宮香火起源地笨港進香,信徒們紛紛成立輿前會,亦即媽祖會,簡稱媽會,在媽祖進香活動中,擔任抬媽祖神轎的榮職。

南瑤宮福德正神


本宮兩處地方供有福德正神(土地公)。其一位於本宮正殿右護龍之神龕中,其二位於觀音殿之右翼。位於觀音殿右翼者,為本宮原有之神像,而位於正殿右護龍者,則為市區其它土地公廟,因市區重劃被拆除後移至此者。相傳土地公為掌管土地之神,其部將為虎爺(即老虎),故上述兩處土地公之供奉處,也同時供有虎爺為其配祀。由於在清朝時期彰化衙役人員為了以私人身份護衛往來笨港進香香擔,曾以虎爺為中心,組成「虎仔爺會」,故虎爺在南瑤宮內之地位比其它廟宇較受尊崇。

金剛經:
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遠離病毒瘟疫的好方法


誠心禮敬藥師佛, 修行清淨心與慈悲心, 可避免病毒及瘟疫,
 台北關渡宮藥師佛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與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為「橫三世
亦稱三寶佛。在佛教內,藥師佛與阿彌陀佛同被視為解決眾生生死問題的兩大並行法門。藥師佛法門除同樣鼓勵命終往生淨土外,因其於行菩薩道的時候,發十二誓願救眾生病源,故其法門亦著重蒙藥師佛願力加持,以求現生即得利益安樂,增福延壽,消災免難,以免修行多所障礙。

  佛家經典有謂「藥師三尊」(東方琉璃世界三聖),中為藥師如來,左右脇侍各為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居無量無數菩薩之上首,協助世尊,護持正法,教化眾生。日光遍照菩薩又稱「威德金剛」,掌中持日輪,坐於赤蓮;月光遍照菩薩又稱「月光王」,左手持青蓮,上有半月形。

  藥師佛的形象甚多,《藥師如來唸誦儀軌》中有云:「如來左手令執藥器,亦名無價珠,右手另作結三界印,一著架裟結跏趺坐,令安蓮華臺。」藥師佛像多以琉璃藍為其膚色,而關渡宮的藥師佛像則為金身。佛像身披三法衣,具足法身佛之相好光明,右手結三界印持連枝帶葉的藥訶子(梵音:訶梨勒,意為藥王),左手托缽,缽內盛滿能治眾生因果所生諸病之妙藥與甘露,以金剛跏趺坐於蓮花月輪上。




台北關渡宮另供奉文昌帝君, 香火鼎盛, 求取金榜題名好地方
關渡宮,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北投區關渡,俗稱關渡媽祖宮、關渡天后宮。 為主祀天上聖母媽祖之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兼容佛教與道教,為北臺灣歷史最悠久、香火最鼎盛的媽祖廟,早期有「南有北港媽、北有關渡媽」一說,尊崇北港朝天宮與關渡宮天上聖母。關渡宮與北港朝天宮、鹿港天后宮合稱「臺灣三大媽祖廟」。 維基百科
地址: 112台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號
落成: 1712 年
開放時間: 
營業中 ⋅ 結束營業時間:21:00
主神: 天上聖母媽祖
創建年份: 開基媽祖金身來臺時間:1661年正式建廟: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感謝關渡宮文昌帝君保佑,讓女兒申請到全球前100名大學

文昌帝君曾降筆於世,作《梓潼帝君化書》,自述其身世曰:「予生於周初,迄今有七十三化

。西晉之末,再遊人間之初,忽至會稽之陰,見一隱者,年五十許,具香燈仰天而祈。時中春之夜,天文燦爛,張翼二宿昭然在上。俯而聽之,隱者姓張,適符列宿之一,予於是生焉。」其成為民間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與梓潼神亞子有關。依《晉書》所載,東晉寧康2年(374),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人們在梓潼郡七曲山為之建張育祠,并尊奉他為雷澤龍神。其時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亞子祠,因兩祠相鄰,後人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並稱張亞子仕晉戰歿。《明史.禮志》即這麼記載著:「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唐宋屢封至英顯王。道家謂梓潼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故元加封為帝君,而天下學校亦有祠祀者,歲二月三日生辰,遣官致祭。」


  「文昌」兩字為神名,亦為星名。從古代史部的記述考實,它在史記天官書、晉書天文志中,都是天文學上的星名,我國上古因有星辰的信仰,所以道教亦有星宿的崇拜。古命書《陽宅集成》中即記載著:「文昌足學飽經才,南極祥光照玉台,乾坤久固天齊福,神仙來慶壽筵開。」史記有云:「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文昌即是司科甲主文衡之星宿,文昌宮的六星是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和司祿,屬紫微垣。《索隱》有言:「上將威武,次將正左右,貴相理文緒,司祿賞功進士,司命主災咎,司中主左理也。」六星各有專司,掌理人間文運與祿籍,故為士人學子所崇拜。

感謝關渡宮媽祖保佑, 讓女兒申請到第一志願大學

關渡宮正殿供奉天上聖母—媽祖。媽祖,姓林名默,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嶼,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3月23日,卒於雍熙4年(988),享年28歲。千年來人們對媽祖的稱呼,從通玄神女,而神姑、娘媽、媽祖婆,以至「天上聖母」,而官方封號則由夫人、妃、聖妃、天妃以至天后,給予最高的崇敬,至於臺灣民間社會的信眾,則恭敬而親切地暱稱為「媽祖婆」。千年來媽祖靈應的傳奇神蹟,經由民間社會的一再傳播,不僅成為沿海各地敬仰的全能神祇,更隨著漁夫、水手、海商及向海外的華人移民賈而傳遍海內外。


112 台北市北投區知行路360號 電話: 02-2858-1281 服務信箱: kuantu.eng@msa.hinet.net

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松山慈祐宮玉皇大帝靈驗無比



所在地臺灣 臺灣臺北市松山區慈祐里八德路四段761號
創建年份 大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主神媽祖
例祭農曆三月廿三

誠心祈求玉皇大帝, 持戒行善, 有求必應

松山慈祐宮,舊稱錫口媽祖廟,是位於臺灣臺北市松山區慈祐里、饒河街夜市旁的媽祖廟,其媽祖稱為「松山媽祖」,為今涵蓋松山、信義大安南港內湖錫口十三街庄的信仰中心,在清治時期還分靈至仙遊縣

建立由來[編輯]

廟方宮誌記載行腳僧林守義在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堪輿當地後,選定坐北向南、前望四獸山、背有河川的現址興建此廟[1]。乾隆廿二年(1757年),廟宇完工並取名為「錫口媽祖宮」[2]。後來配合地名改制更名為「松山慈祐宮」[3]。爾後林守義以莆田的姪子林福遠為繼嗣,其後代保有乾隆年間的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4]
慈祐宮為錫口(今松山區)一帶的守護神,當地街道即以慈祐宮來擴展[5]。廟為早年錫口十三街庄居民的信仰中心[1][6][7][8]。其中錫口街中坡庄五分埔庄興雅庄三張犁庄車層庄中崙庄東勢庄上塔悠庄舊里族庄屬於今松山區、信義區與大安區[7][8],而西新庄後山坡庄歸於南港區[1][8],洲尾庄位於內湖區[1][7][8]
慈祐宮後方原為基隆河畔的港口,船隻經過這裡下達淡水港,或上溯基隆河到汐止[9]松山車站建立前,挑夫會在此廟前等船送運,再由人走陸運

台北松山慈祐宮禮敬普賢菩薩好地方


所在地臺灣 臺灣臺北市松山區慈祐里八德路四段761號
創建年份 大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
主神媽祖
例祭農曆三月廿三

十大願王[編輯]

華嚴經》的普賢菩薩行願品[3]詳細解釋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以及念誦、受持、修行普賢行願的無邊功德利益。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最後導歸極樂世界,幫助一切眾生脫離娑婆苦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清淨國土。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是實踐菩薩道的行為典範,以普賢的行願加上文殊菩薩的智慧,就是把行願和理論結合在一起,如此則能究竟圓滿大乘佛。[4] 十大願王在藏傳佛教中對應的是七支供養
這十大願王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且此十大願永無止息,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而十大願王,無有窮盡。


松山慈祐宮,舊稱錫口媽祖廟,是位於臺灣臺北市松山區慈祐里、饒河街夜市旁的媽祖廟,其媽祖稱為「松山媽祖」,為今涵蓋松山、信義大安南港內湖錫口十三街庄的信仰中心,在清治時期還分靈至仙遊縣

建立由來[編輯]

廟方宮誌記載行腳僧林守義在清高宗乾隆十八年(1753年)堪輿當地後,選定坐北向南、前望四獸山、背有河川的現址興建此廟[1]。乾隆廿二年(1757年),廟宇完工並取名為「錫口媽祖宮」[2]。後來配合地名改制更名為「松山慈祐宮」[3]。爾後林守義以莆田的姪子林福遠為繼嗣,其後代保有乾隆年間的錫口天上聖母聖意牌[4]
慈祐宮為錫口(今松山區)一帶的守護神,當地街道即以慈祐宮來擴展[5]。廟為早年錫口十三街庄居民的信仰中心[1][6][7][8]。其中錫口街中坡庄五分埔庄興雅庄三張犁庄車層庄中崙庄東勢庄上塔悠庄舊里族庄屬於今松山區、信義區與大安區[7][8],而西新庄後山坡庄歸於南港區[1][8],洲尾庄位於內湖區[1][7][8]
慈祐宮後方原為基隆河畔的港口,船隻經過這裡下達淡水港,或上溯基隆河到汐止[9]松山車站建立前,挑夫會在此廟前等船送運,再由人走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