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淵
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消除因過度貪心而生的苦果(禮敬無憂德佛)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无忧德佛:又名无忧德如来。
過去35佛第22佛
顶礼此佛可消除以贪欲所起之罪障。
下方离障世界之无忧德佛,身浅红色,结定印。
作是观者能消过去世中一切贪业。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讓您永不生氣好人緣的方法(禮敬光德佛)
「南无光德佛」過去35佛第21佛
位于
佛陀
的东北方,其身蓝色,双手上下结说法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切瞋业。
爱生气的人常念:南无光德佛,爱赌.博的人常念:南无无忧德佛,爱忌妒,念:南无善明诚如来,爱讲是非,念:南无善有怖功德佛,有烦恼,念:南无斗战圣佛,爱造口业,念:南无精进佛,爱造意业,念:南无精进喜佛,爱批评别人,念:南无现无愚佛,怀孕时,念:南无妙色身如来。
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消除過去生中毀壞佛塔寺的罪業(禮敬無量掬光佛)
南無量掬光佛,過去35佛第20佛,位於佛陀的北方,其身紅色,雙手結說法印,持誦佛號的功德,能消過去生中,毀壞塔寺的罪業。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唐三藏最後成旃檀功德佛
旃檀功德佛,過去35佛第19佛
旃:zhān【名】(形聲,本義:赤色的曲柄旗)檀:tán。
旃檀功德佛,是佛經“大寶積經”卷九十<優波離會>以及“決定毘尼經”所載的三十五佛之一。為“三十五佛名禮懺文”,“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所列。在三十五佛中,位於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藍色,右手觸地印,左手定印,持誦此佛名號的功德,能消過去生中,阻止齋僧的罪業。
另外,在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唐僧在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據說在唐代時,楚地有個文通塔,供奉旃檀佛。吳承恩認為旃檀佛應是一個了不起的佛,於是在創作“西遊記”時,最後運用了生活中鮮活的素材,確定唐僧的佛家封號為旃檀功德佛。
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消除過去對師長不敬及傲慢之罪業(禮敬南無堅德佛)
「南無堅德佛」又名南無賢吉祥如來, 過去35佛第18佛——持誦佛號的功德,能消過去生中,弒阿
闍梨或師長的罪業。~《大寶積經》三十五佛~
2018年2月17日 星期六
消除弒菩薩的罪業(禮敬水天佛)
「南無水天佛」過去 35 佛第17佛
——持誦佛號的功德,能消過去生中,弒菩薩的罪業。
《大寶積經》三十五佛
勸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大直內湖區參拜五府千歲好地方
大直植福宮五府千歲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版本的歷史傳說。根據《南鯤鯓代天府沿革》的記載,五府千歲是隋代末期人氏,隋煬帝執政時荒縱無道,戰爭四起,百姓生活非常困苦。當時李、池、吳、朱、范五人,乃是結拜為生死之交的異姓兄弟,知道隋煬帝不是他們所欲輔佐的明君,於是變賣家產,賑濟百姓,五兄弟相偕投靠唐高祖,幫助高祖打敗隋煬帝,建立唐代。 唐武德五年(622年),李、池、吳、朱、范五兄弟奉命領兵平定廣州,路過九江時又智擒叛賊輔公佑,回京之後,唐高祖嘉許其功勞,賞賜奴婢。但是五兄弟生性仁慈,不但使百名奴婢回歸故里,又贈送金銀,從此五兄弟的仁慈以及豐功偉績傳遍各地。
大直植福宮福德爺助我房貸成功
大直植福宮
的宮址在
台北市
中山區
成功里
北安路608巷14弄1號,乃臺北市
大直
居民之生活精神信仰中心。大直早在清代原為
台北廳
芝蘭一堡
。明清之際,漢人移民入墾,沿
八芝蘭堡
(今士林)向內湖發展,依古道(今之
劍潭山
親山步道)越嶺通往大直莊,在山麓虎頭處立有一座小石廟(即今
七海官邸
山麓下)。石廟內嵌有『福德正神』石碑一座(今立於正殿右側),昔時稱為『虎頭土地公』,庇佑莊民行旅平安。
十七、十八世紀嘉慶年間,一唐山商人採樟煉
樟腦
經此,遂將隨行配奉的『池府千歲』神像供祀於石廟內供莊民膜拜,奠定日後『福德正神』與『池府千歲』暨眾神祇惠予植福宮旺盛香火之淵源。
1936年(昭和十一年),日本政府為擴建明治神宮強徵民地,本土地公廟及劍潭古剎皆被拆除,事經莊民力爭,植福宮始准遷建於日產地之原楊公媽私人土地上。(今
永安里
、詳載楊公媽祠誌)。此次的土地徵收,日本人將大直規劃為封閉的要塞特區,影響大直後世開發甚為深遠,加之
國民政府
遷台後承續日人營舍使用,更形成了著名的
大直特區
,對大直的經濟發詹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光復後],大直農耕豐收、磚窯業興盛,莊民為感念神恩及楊公媽之靈驗,倡議再度擴建土地公廟,並立楊公媽祠供莊民永祀。遂由當時永安里里長潘紅英、成功里里長莊振源勸募計畫,及大直全莊裡民善信大德熱心捐獻鼎立玉成,復經由名人提名為「永植福慧」,此為『大直植福宮』命名之緣由。
『植福宮』奉祀主神為『福德正神』,正殿奉祀『送子觀音菩薩』(劍潭古剎)、『天上聖母』(關渡
天后宮
及
北港朝天宮
)、『保儀大夫』(
木柵忠順廟
)。左側殿奉祀『保生大帝』(台北保安宮)、『文昌帝君』([北港朝天宮])、『關聖帝君』。右側殿奉祀『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左側殿廂恭奉『值年太歲星君』等諸神,垂佑黎民百福千祥合境欣榮。
大直植福宮近照
『植福宮』每月農曆初二、十六日都誦經疏文祈福;二月初二日『福德正神』聖誕千秋為『植福宮』最大慶典聯歡活動之一,其他重大節慶佳節為: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大帝聖誕千秋。農曆三月卄三日,『天上聖母』聖誕千秋。農曆七月十八日 『慶讚中元普渡法會』。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大帝』聖誕千秋。是日皆舉辦『祈安植福四大法會』,聖恩垂降國運昌隆百業興、神安人樂福千祥。
維基共享資源
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植福宮
3 個分類
:
中山區廟宇
台北市土地廟
大直
大直植福宮守護您的房地產增值
大直植福宮
的宮址在
台北市
中山區
成功里
北安路608巷14弄1號,乃臺北市
大直
居民之生活精神信仰中心。大直早在清代原為
台北廳
芝蘭一堡
。明清之際,漢人移民入墾,沿
八芝蘭堡
(今士林)向內湖發展,依古道(今之
劍潭山
親山步道)越嶺通往大直莊,在山麓虎頭處立有一座小石廟(即今
七海官邸
山麓下)。石廟內嵌有『福德正神』石碑一座(今立於正殿右側),昔時稱為『虎頭土地公』,庇佑莊民行旅平安。
十七、十八世紀嘉慶年間,一唐山商人採樟煉
樟腦
經此,遂將隨行配奉的『池府千歲』神像供祀於石廟內供莊民膜拜,奠定日後『福德正神』與『池府千歲』暨眾神祇惠予植福宮旺盛香火之淵源。
1936年(昭和十一年),日本政府為擴建明治神宮強徵民地,本土地公廟及劍潭古剎皆被拆除,事經莊民力爭,植福宮始准遷建於日產地之原楊公媽私人土地上。(今
永安里
、詳載楊公媽祠誌)。此次的土地徵收,日本人將大直規劃為封閉的要塞特區,影響大直後世開發甚為深遠,加之
國民政府
遷台後承續日人營舍使用,更形成了著名的
大直特區
,對大直的經濟發詹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光復後],大直農耕豐收、磚窯業興盛,莊民為感念神恩及楊公媽之靈驗,倡議再度擴建土地公廟,並立楊公媽祠供莊民永祀。遂由當時永安里里長潘紅英、成功里里長莊振源勸募計畫,及大直全莊裡民善信大德熱心捐獻鼎立玉成,復經由名人提名為「永植福慧」,此為『大直植福宮』命名之緣由。
『植福宮』奉祀主神為『福德正神』,正殿奉祀『送子觀音菩薩』(劍潭古剎)、『天上聖母』(關渡
天后宮
及
北港朝天宮
)、『保儀大夫』(
木柵忠順廟
)。左側殿奉祀『保生大帝』(台北保安宮)、『文昌帝君』([北港朝天宮])、『關聖帝君』。右側殿奉祀『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左側殿廂恭奉『值年太歲星君』等諸神,垂佑黎民百福千祥合境欣榮。
大直植福宮近照
『植福宮』每月農曆初二、十六日都誦經疏文祈福;二月初二日『福德正神』聖誕千秋為『植福宮』最大慶典聯歡活動之一,其他重大節慶佳節為: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大帝聖誕千秋。農曆三月卄三日,『天上聖母』聖誕千秋。農曆七月十八日 『慶讚中元普渡法會』。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大帝』聖誕千秋。是日皆舉辦『祈安植福四大法會』,聖恩垂降國運昌隆百業興、神安人樂福千祥。
維基共享資源
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植福宮
3 個分類
:
中山區廟宇
台北市土地廟
大直
感謝大直植福宮保儀大夫助我房貸成功
一般民間的說法是,
唐肅宗
敕封張巡為忠烈侯,封許遠為忠義侯,合稱雙忠
[2]
。
宋朝
時敇封張巡為「忠靖景祐福德真君、東平威烈昭濟顯慶靈祐王」、許遠為「忠順顯祐靈著真君、楚國公、荊州大
都督
、
光祿大夫
」,被賜
御匾
曰「
保城儀邦
」(保衛城池,是國家儀範),後直稱「
保儀祠
」
[3]
,故民間尊張巡為「
保儀尊王
」,許遠為「
保儀大夫
」,但廟匾說流傳於民間,亦不知何帝賜匾,何廟得匾,乃至於眾說紛紜
[1]
[4]
。
美國
歷史學者
瓦拉麗. 韓森
(Valerie Hansen)認為,民眾感覺上官方的承認會影響神明的威靈,宋代
仕紳
普遍為自己信奉的神靈向
朝廷
請求封號
[5]
。
另有「尊號互易」的說法,張巡生前官位較低,僅是
縣令
,應該被追封為「保儀大夫」。許遠為睢陽
太守
,官位較高,應該才是真正的「保儀尊王」。事實上因年代久遠,兩人已成一體,甚至兩人的尊稱也似乎經常互易。有時稱張巡為保儀尊王,有時稱許遠為保儀尊王,大抵
景美集應廟
以許遠為保儀尊王,
木柵集應廟
以張巡為保儀尊王。
[註 2]
[6]
元代
追封張巡有「忠靖威明顯祐安民真君」,許遠為「忠順威顯靈著護國真君」。
明
隆慶
時林大春《潮陽縣志》指出張巡有「忠靖福濟昭聖靈祐王」封號,許遠則為「善利威濟衛聖孚應王」
[7]
。清代敕封張巡「顯祐安瀾寧漕助順效寧彰威護國翊運之神」,封許遠為「忠順威顯揚仁震武靈著昭應王」
[8]
。綜觀兩人封號,相近字樣頗多,辨識極為困難。民間則通尊張巡為「忠靖靈祐尊王」;尊許遠為「忠順靈著尊王」,故合稱「
雙忠尊王
」
[2]
。另說,張巡勇猛威武,故尊張巡為「武安尊王」;許遠人品斯文,故尊許遠為「文安尊王」,兩人合稱「
文武尊王
」。
[3]
大直植福宮保生大帝(大直內湖健康守護神)
大直植福宮供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 父名吳通,母為黃月華,原居漳州,因避亂[註 3]而到同安海濱的白礁結茅為屋,討海維生[2]:12。吳夲十三歲時,父親吳通患病,但因家貧無力就醫而去世,母親黃氏後來也因憂傷去世,此事令他立志學醫濟世[2]:12。吳夲初習捕蛇、採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名逐漸傳播民間[註 4][2]:12、13。而根據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西宮檀越記〉,作者孫瑀的祖父孫天錫在天聖四年(1026年)因食用河魚生病而到旗山上面的居士庵調養,與一名周遊至此的裴姓方士(字號養真老人)相談甚歡[2]:14。後來吳夲[註 5]得知裴養真在此,便前來會面,兩人相談甚歡,裴養真並將所知全部教授給他[2]: 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1036年5月29日),吳夲為了幫急症病患採藥,前往青礁的大雁東山,卻失足墜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2]:20。當地居民得知後,為追悼吳夲,紛紛塑像祭拜並私謚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台灣新竹城隍廟(柯文哲守護神)
新竹都城隍廟。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
新竹市
北區
中山路75號
建造年份
清高宗
乾隆
12年(1747年)
廟格
官方廟宇
等級
市定古蹟
主神
新竹都城隍
例祭
奉旨賑孤繞境
座標
:
24.804969°N 120.966171°E
新竹都城隍廟
,人稱
新竹城隍廟
,是位於
臺灣
新竹市
北區
的
城隍廟
,列屬市定古蹟。本廟與
觀音亭
、
外媽祖宮
並稱
新竹三大廟
。
[1]
目錄
[
隱藏
]
1
簡介
2
歷史
3
建築特色
4
爭議
5
周邊
6
外部連結
7
參考資料
8
參見
簡介
[
編輯
]
城隍廟的建築規模宏大,本體採三殿式,格局方正,各部分木作雕飾均講究,龍柱是
粵東
知名石匠
辛亞救
的作品;大門上方八卦藻井為
泉州
惠安
大木匠師
王益順
的作品。大殿屋頂懸掛「金門保障」匾額,為
光緒帝
所賜金匾
。城隍廟入口兩側牆面的「正直」、「聰明」四字,為臺灣唯一的
溥儀
御筆,是
滿洲國
首任外交總長,曾獲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的
謝介石
[1]
請匾,「理陰贊陽」匾則是地方開台進士
鄭用錫
所贈
[2]
。
於農曆7月(
鬼月
)時新竹市有「都城隍放、地藏王收」的傳統,由新竹城隍廟開鬼門
[3]
,
新竹東寧宮
封鬼門
[4]
。
鬼月期間廟內外會舉辦祭典活動,尤其在農曆7月15日,都城隍出巡時最為熱鬧,隊伍綿延數公里,家家戶戶沿街祭拜,是由都城隍正殿本尊親自出巡,頗為隆重。
風水位置是平洋龍結穴是不可多得(平洋結穴靈氣勝過千江水)。
新竹城隍廟陰陽司公幫您平反冤屈
新竹城隍廟陰 陽司公 位於正殿之左後方,頭戴文官帽,面鬚與手皆是半邊黑半邊白之陰陽司公;是城隍爺的秘書長,每年七月初一代表城隍爺到北壇坐鎮,聽取孤魂野鬼以及陽間一般民眾的冤屈,意為專事審理陰間陽間之壞人;七月十五日再由城隍爺於出巡中接回。
新竹市親近彌勒佛的好地方
新竹城隍廟供有彌勒佛, 香火鼎盛
歷史
[
編輯
]
牌樓。
側邊。
清高宗
乾隆
12年(1747年),
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
曾曰瑛
頗有治績,決意將
淡水廳
治設在
竹塹
,於是開始建城隍廟,1748年完成,比淡水廳的許多
衙門
還快。新竹城隍,當時依例稱「
廳城隍(縣城隍等級),顯佑伯
」。
城隍廟和
天后宮
的土地均由開墾竹塹第一人
王世傑
捐贈,因此在寺廟中都有「
王世傑長生祿位
」。城隍廟建成後需要有經費維持,王世傑將北門大街一帶的田租收入撥給城隍廟,以維持開銷
[2]
。
清德宗
光緒
元年(1875年)臺北升格為
臺北府
,唯府治仍用原新竹淡水廳署。新竹城隍遂晉升為「
府城隍,綏靖侯
」。而
臺北府
府城
直到光緒四年(1878年)遷至
艋舺
(今
臺北市
萬華區
)。
光緒17年(1891年),
清廷
因
張天師
星象卦算,推測出將發生大災難,後經新竹名人
林占梅
、
林汝梅
兄弟推舉,決定以新竹城隍廟為消災法會舉行地點,故
官家
決定
敕
封本地城隍為「
都城隍,威靈公
」,總轄
臺灣
,當時一度為全臺灣唯一的省級城隍廟。
大正
十三年(1924年)城隍廟改建,由當時地方望族北門鄭家出資維修,今天看到的城隍廟的規模和建築,就是當時修繕而來,正因如此,鄭家從
日治時代
就成為「世襲」制的管理人。今天城隍廟的管理人仍是北門鄭家裔孫
[2]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查看行動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