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9日 星期三

讓您不再迷惑得到智慧的方法(禮敬多摩羅跋栴檀香佛)

多摩羅跋栴檀香佛
(佛名)多摩羅跋,譯曰性無垢賢。性無垢賢,栴檀香佛也。性無垢賢者。栴檀之形容詞也。法華玄贊七曰:「多是性義,阿摩羅是無垢義,聲勢合故,遂略去阿字。跋陀羅是賢義,略但云跋。」梵Tamāla-bhadra。
南無多摩羅跋栴檀香佛(破盡諸惑,證一切種智)八十八佛洪明寶懺第十一佛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讓您遠離疯痨蛊癞瘴痢的方法(禮敬普淨佛)




普淨佛, 88佛第10佛
普者,周遍之意。
净者,染之对称,无染即无净,故净对染而言。
诸佛无染,体性常净;众生染垢,故受轮回。
故行人皈依(归投依靠)「普净佛」,悟得真净,即得佛微妙,身土净严也。

南无普净佛,能解除「疯痨蛊癞瘴痢之厄」,概因心净则身净也。

2017年3月25日 星期六

讓您遠離邪魔干擾的方法(禮敬普明佛)

普明佛, 88佛第9佛

普者,周遍之意。
明者,朗彻之意,是相状之明。
常人不明,故有颠倒。诸佛「无无明」,故「普明」也。
故行人皈依(归投依靠)「普明佛」,将破尽无明,速成正觉。
南无普明佛,能解除「魑魅魍魉、邪神,侵扰之厄」。

魑魅魍魉、邪神,皆无明产物,是业障所致,若能真心归依普明佛,则智明不为邪惑。

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讓您智慧大增的蓮花生大師


蓮花生,烏仗那國(即今之斯瓦特)人,著名雲遊僧,相傳是烏仗那的國王在一處蓮花池發現的。
原為印度的僧人,與寂護大師同於那爛陀寺學習,以神通幻術聞名。
按照其傳記,蓮師應藏王赤松德贊寂護邀請,約於750年由印度啟程前往西藏弘法,以神通打倒了當地原生的鬼神與苯教的巫師,創立了最早的藏地寺廟-桑耶寺。使藏民得以改宗正統佛教。並剃度巴·賽囊等七人出家。由於這七人是西藏歷史上最早出家為喇嘛的人,史稱預試七人。為了紀念西藏佛教的創立,與寂護赤松德贊,合稱師君三尊。他在西藏傳教成功之後便繼續雲遊四方,不知所終。
相傳他居住在烏金剎土中。他曾經到不丹帕羅傳教,建虎穴寺。其足跡遍及巴基斯坦至不丹一帶。
不丹虎穴寺

傳奇事跡[編輯]

按照其傳記,蓮師於湖中蓮花之上被王因陀羅菩提(意為王道)發現並認養成王子,後被國王罷黜進入森林修行,其後獲得許多的神通(幻術)悉地。蓮師的生平事跡以蓮師八變的方式呈現。第五世達賴喇嘛在禪定中挖掘了《具淨相印》的伏藏。 並且制定了蓮師八相的灌頂儀軌,他們分別是

蓮花生大士心咒[編輯]

梵文藍札體藏文譯音蓮師心咒,又稱金剛上師咒
在藏地,出家及在家佛弟子經常念誦蓮花生大士的心咒,該咒語的功力神奇、不可思議。
梵文藏文字母轉寫
ༀ ཨཱཿ ཧཱུྃ བཛྲ གུརུ པདྨ སིདྡྷི ཧཱུྃ
梵文IAST轉寫:oṃ āḥ hūṃ vajra guru padma siddhi hūṃ
由藏音譯漢的咒音為:嗡啊吽,班渣 咕嚕,啤嗎 悉地 吽!
由梵文轉譯的咒音為:嗡啊吽,喔至和,古呼,鉢的摩,悉悌, 吽!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讓您得到無上智慧的方法



普光佛, 88佛第8佛
普字,是周遍的意思。普光,是说佛的智慧光,能够周遍照到一切的境界。

  愿:得佛智光 周净诸业
  世界和平 众生安乐
  法喜自在 福慧圆满
  虔诚祈祷南无普光佛保佑
  (敬请持诵佛号)
  (默念三声)
  南无普光佛!
  南无普光佛!
  南无普光佛!

禮敬35佛功德



南無普光佛 (得佛智光,周淨諸業) 
南無普明佛 (破盡無明,速成正覺) 
南無普淨佛 (得佛微妙,身土淨嚴) 
南無多摩羅跋栴檀香佛(破盡諸惑,證一切種智) 
南無栴檀光佛(香光莊嚴,念念成佛) 
南無摩尼幢佛 (善流諸法,莊嚴眾心) 
南無歡喜藏摩尼寶積佛(證佛心庫,無量法藏) 
南無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眾所樂見,精進無畏) 
南無摩尼幢燈光佛(破眾痴闇,無明結使) 
南無慧炬照佛 (得佛智耀,遍照法界) 
南無海德光明佛(圓佛德海,光明無盡) 
南無金剛牢強普散金光佛(金剛智德,普耀諸方) 
南無大強精進勇猛佛 (威德無厭,勝伏諸障) 
南無大悲光佛 (悲心週遍,光明圓滿) 
南無慈力王佛(與樂有情,威德無量) 
南無慈藏佛 (具諸佛藏,隨緣宣法) 
南無栴檀窟莊嚴勝佛 (五法身香,普薰諸方)  
南無賢善首佛 (十法界頂,為眾首師) 
南無善意佛(善宣諸法,眾皆蒙益) 
南無廣莊嚴王佛 (得佛廣大,莊嚴三身) 
南無金華光佛(因堅果淨,光照無量) 
南無寶蓋照空自在力王佛 (慈悲寶蓋,自在力王) 
南無虛空寶華光佛 (三身明耀,如寶華光) 
南無琉璃莊嚴王佛(福智圓滿,通透莊嚴) 
南無普現色身光佛(普門示現,無盡佛身) 
南無不動智光佛 (寂然佛智,不變隨緣) 
南無降伏眾魔王佛(無漏智力,降服諸魔) 
南無才光明佛 (無礙辯才,廣度群迷) 
南無智慧勝佛(智慧勝力,破眾三惑) 
南無彌勒仙光佛 (慈智覺光,灼破眾盲) 
南無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寂光真境,智月妙明) 
南無世淨光佛 (佛智淨光,世出皆淨)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龍表智種,如王利眾) 
南無日月光佛 (實權二智,合如日月) 
南無日月珠光佛 (諸佛三智,光融無礙) 
南無慧幢勝王佛 (智慧法幢,勝伏諸王) 
南無師子吼自在力王佛(如來說法,驚伏邪外) 
南無妙音勝佛 (如來妙音,聲鎮十方) 
南無常光幢佛  (豎佛法幢,如光耀方) 
南無觀世燈佛 (佛智觀照,三界明燈) 
南無慧威燈王佛(無礙慧燈,柔伏有情) 
南無法勝王佛 (圓佛如來,三界法王) 
南無須彌光佛(表佛四智,光明顯耀) 
南無須曼那華光佛(佛心香光,稱眾意樂) 
南無優曇缽羅華殊勝王佛(佛演說法,稱悅眾心) 
南無大慧力王佛 (大智慧力,自在演教) 
南無阿閦毘歡喜光佛 (不動智光,令眾歡喜) 
南無無量音聲王佛(一音演教,眾皆聞解) 
南無才光佛 (辯才說法,放光照機) 
南無金海光佛(佛身金透,影現十方) 
南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悲智深廣,融通無礙) 
南無大通光佛(三德圓具,通透諸方) 
南無一切法常滿王佛 (真如法性,圓即法王)
※禮誦五十三佛名功德釋義:(出自佛說觀藥王藥上菩薩經:
十方諸佛由禮五十三佛,滅除積習,得成正覺。)
南無釋迦牟尼佛:能消除一萬劫的罪障 
南無金剛不壞佛:能消除過去生中,一萬劫的罪業 
南無寶光佛:能消過去生中,三萬劫的罪業 
南無龍尊王佛:能消過去生中,八劫的罪業 
南無精進軍佛:能消過去生中一切口業 
南無精進喜佛:能消過去生中一切意業 
南無寶火佛:能消過去生中,盜取三寶物的罪業 
南無寶月光佛:能消過去生中,一劫的罪業 
南無現無愚佛:能消過去生中,宣說四聖眾過失的罪業 
南無寶月佛:能消過去生中,弒母的罪業 
南無無垢佛:能消過去生中,弒父的罪業 
南無離垢佛:能消過去生中,由欲念所生的貪業 
南無勇施佛:能消過去生中,弒阿羅漢的罪業 
南無清淨佛:能消過去生中,破和合僧的罪業 
南無清淨施佛:能消過去生中,出佛身血的罪業 
南無娑留那佛:能消過去生中,摒棄、驅逐阿羅漢的罪業 
南無水天佛:能消過去生中,弒菩薩的罪業 
南無堅德佛:能消過去生中,弒阿闍梨或師長的罪業 
南無旃檀功德佛:能消過去生中,阻止齋僧的罪業 
南無無量掬光佛:能消過去生中,毀壞塔寺的罪業 
南無光德佛:能消過去生中,一切瞋業 
南無無憂德佛:能消過去生中,一切貪業 
南無那羅延佛:能消過去生中,一萬劫的罪業 
南無功德華佛:能消過去生中,十萬劫的罪業 
南無蓮華光遊戲神通佛:能消過去生中,七劫的罪業 
南無財功德佛:能消過去生中,由煩惱習氣所造作的罪業 
南無德念佛:能消過去生中,一切身業 
南無善名稱功德佛:能消過去生中,
對於佛出世不歡喜所造作的罪業 
南無紅燄帝幢王佛:能消過去生中,由嫉妒心所做的罪業 
南無善遊步功德佛:能消過去生中,教唆他人造作惡業的罪業 
南無闘戰勝佛:能消過去生中,由傲慢所造作的罪業 
南無善遊步佛:能消過去生中,由兩舌(挑撥離間)
所造作的罪業 
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能消過去生中,隨喜他人不善的罪業 
南無寶華遊步佛:能消過去生中,毀謗佛法的罪業 
南無寶蓮華善住娑羅樹王佛:能消過去生中,
毀謗上師與違犯三昧耶戒(誓願)的罪業 
※禮誦三十五佛名功德釋義:(出自大寶積部決定毗尼經:
菩薩違犯十惡五無間罪,由禮三十五佛,罪障皆滅。)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讓您消除無量災劫的方法

釋迦牟尼佛梵文शाक्यमुनि、 Śākyamuni,意為「釋迦族之聖者」),過去七佛第七佛,原名悉達多·喬達摩巴利語Siddhāttha Gotama梵文सिद्धार्थ गौतम,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著名思想家佛教創始人,出生於今尼泊爾南部。被尊稱為佛陀Buddha、意為「覺悟者」)、世尊等;漢地民間從明朝開始還尊稱他為佛祖,即「佛教之創祖」。在許多民間信仰中,被神化而視為神明,故在一般道教、民間信仰之廟宇也設有三寶殿供奉含有釋迦牟尼佛之三寶佛及菩薩、護法、羅漢等;一般而言,佛教正信弟子,不會認為釋迦牟尼佛是神,在佛教中,神屬於六道眾生中的天道(天人),佛是已經脫離六道輪回的圓滿智者。


在一般佛教之教育 憶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能消災解業 功果無量 代表對佛的尊敬若能有所感應 更是得到佛之保佑與護航這是正確對無知者的暫時安心之法 真正的佛者是以世尊所悟之智慧為依歸世尊經過忍辱洗禮 領悟天地的循環之道以金剛經為最重要的智慧經典流傳有知者參悟其中無相真義演化本身之佛性智慧根基以智慧護持自己 才是長生久視 免於再沉淪之道

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讓您美麗的迦葉佛





迦葉佛, 過去七佛第六佛
昔時,忉利天主釋提桓因從佛聞法後,證得須陀洹果。回到天宮中,即召集天人眾,同來讚歎佛法僧三寶的大威德力。在大眾中,有一位天女頭戴著華鬘,莊嚴的華鬘放大光明,諸天人共集善法堂中,見此天女皆生希有歡喜之心。釋提桓因問天女說:「妳過去曾修何等善業,今能感得此身如真金般光明晃耀,面貌又似蓮花般清淨綻放?請妳為我們說明。」

天女回答說:「我過去曾以華鬘供奉迦葉佛塔,所以得以投生天上,又獲此金色身。」

釋提桓因再次稱揚讚歎:「甚深稀有大福田,能除種種諸穢惡。如是微少的善種,即得如是殊勝妙報,有誰會不想供養佛呢?佛是無量功德聚,相好光明無等倫,面如滿月目如蓮,天上人間皆恭敬。你能供養佛陀無上尊,雖作微少善法,而能得如是莊嚴之貌,真是令人讚歎!」 此時,天女從天上持華蓋來到佛所。佛為天女說法後,即證須陀洹果,又返回天上。諸比丘見天女容顏甚奇妙,便請示佛陀:「世尊!今日來到佛前之天女曾作何功德,能獲端正殊勝莊嚴天身?」佛回答說:「天女過去曾以種種華鬘供奉迦葉佛塔,以此因緣今獲此果。」
迦葉佛

迦葉佛,賢劫第三尊。偈曰:「一切眾生性清淨,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長阿含經云:「人壽二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梵德,母財主,居波羅奈城。坐尼拘律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二萬;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羅婆;侍者善友;子集軍。」

一切眾生性清淨 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無罪福

四生九有,眾生之類;胎卵濕化,色別想異;然而,總歸悉以有情,但說生滅輪迴之相,或謂業力循環。

眾生而言有情者,是依承受因果感報,發起喜、怒、哀、樂等情感反應的表現者;譬如生、老、病、死,以及五欲八風等之生命現象,都是以眾生最具代表性的「人」而言。

人,為欲有汙染之意,有執著之心。
人,為欲而有造作行為。
人,為欲分別精神和物質的爭鬥。
人,為欲強調自我,也會受到傷害。

但是,欲的形成,總不離起心動念,引發言語和行為;以至創造出善惡、是非、對錯等相對的問題。倘若,針對問題的探究,深思之,熟慮之,不難發現,相對的本身,各具相對的欲;而欲的本身,原無相對的內涵,全在人的汙染和執著,而創造出相對的問題。

因此,眾生、心念、欲等,於本體(性)而言,原是清淨的,絕對的;本來沒有生或滅的現象,所以有現象的發生,只為「人」的身心,相應於「欲」而生起相對的問題。

因此,自性於惠能大師的「何期」,可以肯定罪福的究竟有無。
因此,禪者住於生滅之幻,無異看日出月落,守冬去春來;忘了如來之性,於本起清淨,於無生法行。

照見也未?罪福如沙灘足痕!
是誰?潮起潮落,為何沙灘清淨!
是啥!攜手踏浪,做大自然之點綴!
身,是四大之身;心,是染著之心。來時,挾欲而來;去時,隨欲而去。
您說:幻化之中,有無欲的麼?!
對曰:來去之間,有清淨的麼?!
嗨!誰教你?汙染於幻化,執著於來去!
是以,莫怨尤罪福,只怪擁有身心。


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讓您開悟得智慧的佛(拘那含牟尼佛)

拘那含牟尼佛,過去七佛第二佛
賢劫第二尊。偈曰:「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長阿含經云:「人壽三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大德,母善勝,居清淨城。坐烏暫婆羅門樹下說法一會,度人三萬;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鬱多樓;侍者安和;子導師。」
  
佛不見身知是佛 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於生死

覺悟之道,如闇室得光明;一旦光明出現,黑闇盡除,請問:
因何住於闇室?
光明予你的究竟利益?

如果,只是為了看不見,但求有光明;卻不知想欲看見什麼?原本在尋找什麼?那末,你必定仍舊處於「迷惑」之中,根本與覺和悟毫無交涉!

佛的法義,具足了智慧的圓滿,常住覺悟之境而無餘惑;猶若湛然太空,朗淨坦蕩,無實無虛。或者說:
無染無著的本來面目。
無智無愚的清淨自性。

但是:
有若普被宇寰的陽光。
有若滋潤大地的雨露。

假使,論及他是什麼?為什麼?行者大德!你可曾駐足鬧市,注意到來去匆匆的眾生,心念中湧現許多疑惑之時,有否將自己投入其間?!如果,你的答案是:
肯定的,你將更迷惑。
否定的,你將更可憐。

如何?別以為太過於貶,應該知道:
不見身知是,實有知則無;能知罪性空,不怖住生死。

如何不見?如何實有?如何能知?如何不怖?欲知究竟,圓智當前;相應功德,修方始證。從來一個「覺」字,總不離悟因悟緣悟自然性,所謂無雲難見雨,有我業即生;修學之道,不是鑽研相對之中,而是確定突破了些什麼!不然,絕對的成果,在葡萄架上,蝸牛往往為什麼捷足先登!

行者!莫做黃麗鳥,何妨效蝸牛。
贊同麼?覺不在見,知來自智。古人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黑闇中固然希望光明,卻不可忽視了處身黑闇中的你,那一連串存在的為什麼!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讓您大富大貴的拘留孫佛

拘留孫佛

南無拘留孫佛——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復讚歎,是人於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http://www.sutra.org.tw/Read%20Buddhas%20and%20Bodhisattvas/images/white.jpg,得授上記。 


拘留孫佛,八十八佛第四佛,現在賢劫第一尊。偈曰:「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長阿含經云:「人壽四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婆羅門,姓迦葉,父禮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樹下說法一會,度人四萬;神足二,一薩尼;二毗樓;侍者善覺;子上勝。」

見身無實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與佛何殊別

有一句話:
「如果,每個人的肉眼,能夠看見空中的電波;那末,您的心念所生起的觸感,將會忙碌於什麼的處境中?」

這是難以肯定的,甚至提出多少的否定;因為,「空」的存在,不是局限於某一尺度之下;大,以至太虛,小,以至眼耳、芥子、塵埃的每一空間。何況,發現或認識電波的條件,更是繁複雜亂得很;因此,於身、於佛、於心、於幻的內涵,亦不免難以肯定,或者是否定。

譬如:本性空的成立,無異於電波的緣起、生滅相、實性知以至關係到人為與自然的種種問題;就像是「了得」的層次,假若以身、佛、心、幻而建立共識的話,試問:
層次的高下分別,是構成於點、於線、於面的同一因素條件麼?!
佛,不止於名相,并具智慧與覺悟(般若、菩提)的法義。

佛,來自身心的修養;於身是色,於心是法;色與法的相和用是幻,歷經修養之後,發生不同層次的「了得」;但是,這止於由迷轉覺的修養。倘若揭開本來面目,「空」原就是空,亦如電波不離人為與自然的作用;究其所以,了得的前後,肯定為:
「本性空。」

身與心,往往活躍在不前不後,或者是中間。
幻,是迷惑之境。
佛,是覺悟之境。
眾生,是常住於不前不後,或者中間的造作者。

行者的修養,運作於了得,探究迷與覺的理事;進而,突破「幻」之境,求得「佛」之果。
佛之果,即是本性空。
您可曾於中了得?!抓住實相吧!

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讓您消除毀謗佛經典的辦法-禮敬毗舍弗佛




毗舍浮佛


毗舍浮佛,過去八十八佛第三佛
莊嚴劫第一千尊。偈曰:「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長阿含經云:「人壽六萬歲時,此佛出世;種剎利,姓拘利若,父善燈,母稱戒,居無喻城。坐婆羅樹下說法二會,度人一十三萬;神足二,一扶遊;二鬱多摩;侍者寂滅;子妙覺。」

假借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地,上下兩個層面,透著的。
水,清濁最易混淆,濛著的。
火,溫熱各具效益,涼著的。
風,剛柔衰勁不等,動著的。

人身中,有手足,有頭肩,有五臟,有器官;但有誰會這樣的分別?說:
地的,水的,火的,風的。
透的,濛的,涼的,動的。

有所謂:
分別之心動源念 情欲生起緣色塵
五蘊貫穿間隔少 一切皆空遠應行

離地,無異空中懸珠。
缺水,猶若泳池獻技。
少火,回復洪荒時代。
無風,怎辨幡飄心動。

有心無心,罪不在境;是幻是滅,福亦歸空;尋求功德值率,遠卻道在業中,管它透、濛、涼、動,體取四大無蹤。

大德!假有?真空?若是肯定,何必借之於境?若是否定,孰為之幻滅?是罪當假有,是福應真空,身實心在,誰執有空?錯過了,抓住了,無非是:
過去的,是是是非。
未來的,有是有非。
現在的,非是非非。

然而,不涉過去未來現在三時,將如何確認是與非?!尤其,三時不涉,您!如何安身立命。因此:
地,具足了水、火、風。
水,具足了火、風、地。
火,具足了風、地、水。
風,具足了地、水、火。

聚散之間,身心變化;動靜之間,幻滅作用;進而,究因竟果,罪福分明,仍然兜在地水火風的圈子裡,展現出無始以來「業」的流程,「道」的芳蹤。

既然如此,就捨了那假有真空罷!


藥上菩薩宣說五十三佛名號(詳見原文)。毘婆尸佛讚歎並說,這五十三位是過去在娑婆世界成佛的如來。如果有眾生聽聞這五十三佛的名號,此人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不墮惡道。若能念誦五十三佛名,能夠出生在一個經常都能夠遇到十方諸佛的國土。若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即使犯了最重的四重四逆罪及毀謗經典的罪,因為諸佛的佛力願力的加被,也都可以消除。不只我(毘婆尸佛)這麼宣說,過去在娑婆世界成佛的如來們,包括尸棄如來、毘舍浮如來、拘留孫如來、拘那鋡牟尼如來、迦葉如來,也都如是讚揚五十三佛名號佛力的偉大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