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 星期五

感謝大直植福宮五府千歲及保儀大夫助我龍年房貸交納順利

 鉅額房貸順利繳納,感謝大直植福宮庇佑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大直植福宮,主祀福德正神土地公,昔時稱為「虎頭土地公」,香火鼎盛,是大直居民的精神信仰中心,吸引許多政商名流、企業大老闆前往參拜求財。
植福宮歷史悠久,成立至今已超過200年,唐山來的樟腦商人來到此地,也將隨身攜帶信仰的池府千歲神像祭祀於此,供信眾膜拜。後來莊民們感念神恩,擴建廟宇,經由名人提名為「永植福慧」,成為「大直植福宮」,此後土地公與池府千歲兩尊神像奠定了日後香火傳承。

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王爺公

台灣五府千歲信仰,在道教與民間中是極為強勢的信仰,「千歲」俗稱「王爺公」,是天帝派遣巡按人間,察善惡以降福禍的大神。
五府千歲意為「五位王爺公」,王爺公共有三百六十位、一百三十二姓,在台灣奉祀王爺公的廟宇以:台南縣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的「李、池、吳、朱、范(李大亮、池夢彪、吳孝寬、朱叔裕、范承業)」五位千歲為較有名的廟宇。植福宮香火緣自南鯤鯓代天府。
根據《南鯤鯓代天府沿革》的記載,五府千歲是隋代末期人氏,隋煬帝執政時荒縱無道,戰爭四起,百姓生活非常困苦。當時李、池、吳、朱、范五位,乃是結拜為生死之交的異姓兄弟,知道隋煬帝不是他們所欲輔佐的明君,於是變賣家產,賑濟百姓,五兄弟相偕投靠唐高祖,幫助高祖打敗隋煬帝,建立唐代。
唐武德五年(622年),李、池、吳、朱、范五兄弟奉命領兵平定廣州,路過九江時又智擒叛賊輔公佑,回京之後,唐高祖嘉許其功勞,賞賜奴婢。但是五兄弟生性仁慈,不但使百名奴婢回歸故里,又贈送金銀,從此五兄弟的仁慈以及豐功偉績傳遍各地






保 儀 大 夫 張 巡

「保儀大夫」張巡為唐朝 (西元709年-757年),天寶年間著名將領,祖籍蒲州河東,唐中宗景龍3年己酉(709)四月初十日出生於鄧州南陽,一說五月二十五日。張巡身高七尺,自幼博覽群書、少有奇志,深通兵法,於玄宗開元年間中進士及第,授太子通事舍,出任清河縣令,因治績斐然又擢調真源縣令,為官廉明政聲大著。

天寶十五年(755年),安史之亂中,尹子奇率十三萬大軍進攻雎陽(今河南商丘),太守許遠寡不敵眾,張巡率兵支援,合兵後約得六千八百人,官拜為河南節度使副使,其堅守孤城被圍數月後,糧盡援絕,張巡不得已只好殺夫人林氏讓士兵充飢,但最後實在無力固守城池。城被攻破後,張巡不肯投降大罵賊兵,許遠及兵士們也都忠勇不屈,他以區區兩縣幾千兵力,苦守雍丘、睢陽,二個孤城近二年,最後全城兵員皆被殺害。後來朝廷為感念兩人忠勇護國史蹟,於是立廟塑像以奉祀,並敕封張巡為「保儀大夫」,許遠為「保儀尊王」;廟宇落成時,朝廷敕封為 『雙忠廟』。宋時封許遠為「保儀尊王」,張巡為「保儀大夫」。另有兩人尊稱互易之說,謂「保儀大夫」為許遠,「保儀尊王」為張巡。

民間欽佩他們這種忠烈的情操忠勇護國精神,死後以神明之禮祭祀他們,並給予張巡「尪公祖」「安公祖」等稱號。在民間最普偏的說法是「保儀大夫」為張巡;「保儀尊王」為睢陽太守許遠,但因歷史年代久遠,『雙忠廟』內兩人已成一體,甚至兩人的尊稱也有互易之說,一謂「保儀大夫」為許遠,「保儀尊王」為張巡。對其所指何人則是眾說紛紜,或以「保儀尊王」就是「保儀大夫」。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