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 星期三

感謝南瑤宮媽祖助我事業東山再起轉虧為盈

 


連虧十年生意終於獲利,感謝媽祖保佑我度過厄運


彰化南瑤宮臺灣彰化縣彰化市南瑤里的一座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廟,俗稱「彰化媽」或者「南門媽」,約在清朝乾隆年間建立,分靈自「古笨港天后宮」,在彰化縣城南門外。香火鼎盛,屢稱靈驗[1],有「彰化媽蔭外方」之名。現為中臺灣的重點古廟,1985年4月25日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指定為三級古蹟,今為縣定古蹟。從嘉慶十九年(1814年)即有記載彰化南瑤宮笨港進香為台灣進香團之鼻祖,但中間被迫改「以車代步」,直到2014年(民國103年)才恢復徒步往笨港進香[2][3]

地理

[編輯]

南瑤宮位於彰化市南瑤里,前臨南瑤路,宮前為一狹長型廣場(俗稱廟埕),廣場右側有座三層樓高的八角塔型金爐,廣場靠近省道台1線(彰化境內稱中山路)的一端建有一座四柱三門的牌樓。南瑤宮進深四進,寬約27.5公尺,長約86公尺,總面積0.647公頃,為一多重院落的結構,包括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天公殿、前埕廣場、中埕廣場及後埕廣場在內,稱作「四落四殿,一埕二院」[4]

南瑤里一帶舊稱「南窰」[5],因北邊為一築窰燒瓦的「瓦磘莊」(今彰化市成功里)而得名,昔日位於彰化縣城南門外,因與縣城內的「天后宮」相對。目前就人口數而言,可說是彰化市最大的里,居住在南瑤宮一帶的居民乃自稱為「媽祖宮人」[6]

南瑤宮因位於從前彰化縣南門口外,本地民眾習稱之「南門媽」。南瑤宮雖位於城外,但因地理極佳,故香火鼎盛,據傳南瑤宮地理為「日月鐘穴」,除非太陽、月亮都消失了,南瑤宮才會「衰敗」。南瑤宮廟前迎八卦台地,山麓具十三支娘傘穴,地理極佳。又傳聞用鐘,地理會敗,致使有鼓無鐘,為一大特色。民間也傳聞,清朝時楊本縣由大陸來台看地理,因語言傳訛誤解為敗地理,故經過彰化時,媽祖不讓他看,頓時濃霧四起,經過向媽祖求情,告知原委,並非敗地理,雲霧乃散,經其審視,誇讚南瑤宮地理,蘊納日月精華,為絕佳之地[7][8]

歷史

[編輯]

建廟疑雲

[編輯]

南瑤宮的創建起源,至今仍缺乏可資佐證的詳細資料,現在只能從日治時代日人留下的《寺廟台帳》與宮內所存的沿革碑,加上相關文獻與里民口傳綜合推敲。

相傳約在1723年(雍正元年),彰化設縣,窯工楊謙自諸羅縣(今嘉義縣笨港南街來此應募工事(可能是到瓦磘莊做工燒瓦[9]),隨身攜帶媽祖香火袋庇身,楊謙將香火掛在工寮內,每當入夜附近居民就可見到此處散發五彩毫光,咸認為是神明顯靈,於是地方仕紳集資雕塑媽祖神像,奉祀在附近的福德廟內,居民參拜屢稱靈驗,遂香火日盛。1738年(清乾隆3年),瓦磘莊民陳氏捐地建祠,時稱「媽祖宮」,同年11月,總理吳佳聲、黃景祺、林君、賴武等發起募資興建殿宇,雕塑五尊神像,取彰化縣城南門之「南」與瓦磘莊的諧音雅字「瑤」,正式定名為「南瑤宮」[10]

大正年間調查的《寺廟台帳》記載的是「……丙 沿革……創立緣起……嘉義廳斗六魚寮莊住民,陶工楊謙,虔誠信仰北港媽祖廟天上聖母,並於自家中供奉神像。乾隆元年(1736),移居瓦磘莊即現在之大埔莊,隨即宣揚其靈顯事蹟。故而當時彰化總理林、楊及李、賴、蔡各姓諸同人共同籌款,塑造天上聖母神像,以供奉祀。至乾隆三年(1738),遂在瓦磘莊陳氏土地上,創建茅草小祠,安置神像,名為媽祖宮。」

雖然大部份的記載都傳南瑤宮建於1738年,但是建廟年份在官方志書中卻未有記錄,有之者僅周璽在清道光年間修纂的《彰化縣志》中提到「一在邑治南門外尾窯,乾隆中士民公建」,而非「乾隆初」。再者,南瑤宮在日治時期經歷17年的改建工程,1936年完工後在前殿左側立有一塊紀念改築的「沿革碑」[11],碑上刻文卻指建廟年代為1749年(清乾隆14年),兩相差距11年,但較符合《彰化縣志》「乾隆中」的記載[12]

卓克華2006年出版的《寺廟與台灣開發史》一書中,另摘錄有一則南瑤宮較為傳奇的建廟緣起: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025年2月15日 星期六

返台第一件事!王齊麟攜陳詩媛赴「行天宮」拜拜

 

返台第一件事!王齊麟攜陳詩媛赴「行天宮」拜拜











黃金男雙「麟洋配」,一早搭機返台,離開機場後,王齊麟還跟女友陳詩媛,一起到行天宮拜拜,而李洋回到了所居住的社區,鄰居們也拉紅布條歡迎。

奧運羽球國手李洋說道,「謝謝大家今天這麼早就過來,這邊幫我歡迎回家,很辛苦你們,很感謝有你們在,希望未來可以去各個學校,跟大家交流。」

李洋被社區鄰居包圍,看起來有點害羞,不過還是展現親和力,跟大小朋友打招呼合照,也讓大家欣賞金光閃閃的奧運金牌。

李洋回到所居住的社區後,受到社區鄰居熱情歡迎。(圖/東森新聞)

李洋住家的社區主委表示,「我們全社區都覺得很榮幸,因為有台灣之光住在我們社區,大家都非常期待,有機會可以在這邊遇到他。」

李洋住家的鄰居也表示,「很感謝他們替台灣爭光,他是我們台灣之光,也是我們新北之光,更是我們社區的光榮。」

另外 李洋的黃金搭檔王齊麟,下飛機後一舉一動都受到關注,而王齊麟離開機場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弟弟還有女友,到台北的行天宮參拜。王齊麟牽著十元的手,進到行天宮後就和弟弟雙手合十,朝向天公爐跪拜,虔誠的三鞠躬,接著轉向關聖帝君,口中念念有詞,感謝神明保佑他們,再次完成任務。

女友陳詩媛(綽號10元)全程都在旁邊等待,王齊麟參拜結束後也在行天宮外,大方跟球迷粉絲合照,接著牽起陳詩媛離開行天宮,王齊麟進到社區地下道前也搖下車窗,和跟隨他的粉絲朋友打招呼,感謝大家的支持。

金剛經:

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感謝行天宮關平將軍助我事業東山再起


 連虧10年生意終於獲利, 感謝關平將軍

關平(?—220年),河東解(今山西運城)人。三國蜀漢將領關羽的長子。

生平

[編輯]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與曹仁呂蒙等勢力交戰,關平隨父征討,後來為吳軍所敗,他與父親關羽一同被俘,最後於十二月(220年)在臨沮孫權下令斬首[1]

軼話

[編輯]

關羽歿後,顯靈不斷,被封為神,歷代君王、官民皆為其設廟祭祀。作為神祇的關羽身邊常有二人脅侍,左邊是提青龍偃月刀周倉,而右邊捧印的就是關平。因此關平亦被稱為「關平帝君」、「關平太子」,形象面如傅粉,唇若塗脂,是一名年輕俊俏的白臉神將。

農曆五月十三日是關平帝君誕。據清代馮景撰《關侯祖墓碑記》及道教書文《關聖太子寶誥》,關平生於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6月16日),母即關羽妻胡氏。

民間傳說關平字坦之,因此劇目《走麥城》中關平名字也以「關坦之」表記。

宋徽宗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封武夷侯,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加封「威顯」二字,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69年)封竭忠王[2]


評價

[編輯]
  • 羅貫中:「烈烈三分將,堂堂百戰身。金戈衝殺氣,鐵馬截征塵。報國忠心壯,隨親孝義淳。臨沮天數盡,父子共歸神。」(玉泉山關公顯聖)

藝術形象

[編輯]

三國演義

[編輯]

在《三國演義》中,關平是關羽在戰亂中所收之義子(與史實不符),親父名為關定,有一親兄名為關寧。首次登場於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君臣聚義〉,當時關羽剛脫離曹軍,千里尋兄,會合張飛後便與身在冀州劉備聯絡,雙方行至河北界首,於關定莊院內兄弟重逢。關定欲使年僅十八歲的次子關平跟隨關羽同行,劉備便主張讓關羽與關平結為義父子。自此後關平隨侍在關羽身邊,一生東征西討。

《演義》中的關平非常活躍,而且形象鮮明。他武勇過人,不遜乃父,曾跟隨劉備出征西川,立下戰功,後來又與曹魏猛將龐德大戰三十回合,彼此不分勝負;性格方面,關平冷靜沉著,數次勸阻其父衝動之舉(如於荊州想殺害吳國來使諸葛瑾、要單刀遠赴魯肅的宴會、強要於陣前親討龐德、徐晃等魏將),後來關羽與龐德大戰,幾乎遭到冷箭暗算,幸得關平眼快出言提示,更縱馬出陣接應,關羽方保無虞。

民間俗說及道教書文《關聖太子寶誥》指關平字坦之,電視劇《三國》則稱表字定國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感謝行天宮周倉將軍助我生意轉虧為盈


 周倉,字元福,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關羽關公)的部將,得知關羽父子遇害之後,自盡殉難。史實不詳,相傳關西人,本為張寶部將,黃巾之變後避居臥牛山,感於關羽忠義,因而投奔。關羽父子過世,他也自刃殉難。在《山西通志》中也有記載[1]宋徽宗威寧將軍元順帝加封威宣忠勇公明神宗改封威靈惠勇公

歷史原型

[編輯]

在《三國志‧魯肅傳》中孫吳大臣魯肅在和蜀漢戍守荊州的關羽一次會晤中,指責關羽不講信義,不還荊州。但是話還沒說完,席間某人突然反駁說:「所謂土地,只要給有德行的人擁有就夠了,哪裏有本來就歸屬於誰的道理?」這段突如其來的發言引來了魯肅嚴厲地喝斥。接著,關羽拿起武器對那人說:「這是國家大事,你這人懂些什麼!」說完便使了眼色教那人離開。[2]

演義記載

[編輯]

本為黃巾賊首領張寶的麾下之將,在黃巾軍潰敗之後落草為寇。漢壽亭侯關羽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之時,經過裴元紹的介紹而結識周倉。周倉在隨黃巾軍征戰之時即聽聞過關羽之名,當即追隨關羽,關羽後來為孫權所擒,周倉得知消息,自刎而卒,英烈殉主。

民間影響

[編輯]

民間信仰中,信眾稱周倉為周王公、周元帥、周將軍、周恩師等名號,常配祀於關聖帝君(關羽)之右側(左側為關平太子)作為其從神。其形象多為黑面長鬚、執持關刀而立。

以周倉為主神之廟宇少見,臺灣有由海漂神像發展而來的新北市萬里區野柳仁和宮及國聖仁和宮[3]臺南市鹽水區鎮南宮[4]、基隆市安樂區崇德路仁安宮等。

非為主神但獨立奉祀(非作為關帝從神)者,臺灣有台北行天宮,新北市金山區磺港承天宮、金山區水尾威靈宮、金山區五湖里福德堂、基隆市安樂區內寮福慶宮、基隆市信義區月眉路福靈宮、馬祖北竿鄉白沙境平水尊王廟等[5]

周倉的生日眾說紛紜,主要有六月十九日、六月廿二日、六月廿三日等說法,相差不多;成道日為十月廿三日。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感謝行天宮關聖帝君及4恩主公助我生意起死回生

 


感謝行天宮關聖帝君及五大恩主公助我連虧12年生意轉歸為盈,挺過訴訟及疫情

關羽(聖帝)

關聖帝君指的是三國時期博學多識的名將關羽。他的暱稱是雲朝,生日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關聖帝君命聖真經》雲:“孝悌忠信,為人之本;禮廉恥,為人之根本。”


八德為立身之本,關聖帝修養了八德,保衛了國家和人民,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他升天之後便成為神,受到人們的崇拜。


呂恩主(呂洞賓)

呂恩主,名顏(同甘),字洞賓。他的生日是農曆四月十四日。呂恩淑肩上的寶劍象徵無形的“道劍”,用來斬斷人們心中的貪、瞋、癡三毒。 《呂蒂心經》說,呂恩主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導出三十六種善念,並用它們來淨除三十六種惡念。這些教誨非常有意義,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對於修身養性、修心修行有極大的幫助。


張單

張恩主是灶神,出生於農曆八月三日。灶神是家人敬奉的神靈,用來保佑家人平安,看管家人的善惡行為,並向上天報告家人的功過。據傳說,灶神左右各有一位侍神。一個人有“好罐子”,另一個人有“壞罐子”,他們在罐子裡記錄著這個家庭的行為。


台北大昭寺的張恩主像右手握著「筵席」(書寫用的板子),記錄著世間人的善惡功過。


王恩主(王善)

王恩主的名字叫善,生日是農曆六月十六日。王恩珠原為雷神,所以他的臉、頭髮、鬍鬚都是鮮紅色的。其為“先天火車黃羅神官”,法力無邊,能下達晴空雨露、雷電避邪、治病救人等指令。它還可以消除邪惡,控制不忠和孝順,並懲罰那些背叛貴族、父母、老師或朋友的人。


岳飛

岳恩主是宋代一位博學的名將,筆名鵬舉。他的生日是農曆二月十五日。在他24歲那年,岳的母親在他的背上刻上了「忠忠報國」四個大字,讓他永遠不忘記「精忠報國」。


岳飛秉承「智、信、仁、勇、嚴」五字,率軍與金軍英勇作戰,在戰火紛飛中保護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贏得了廣泛的尊敬。


關聖帝君降筆真經

吾是漢關聖帝,敕諭大眾聽聞,世上不齊等事,全憑一點真心,正直光明不屈,死生順逆當分。

吾嘗下遊漢季,結盟皇叔三人,桃園名重千古,單刀秉燭於今,寄曹明來明去,吞吳為漢亡身。

上帝憐我忠耿,獨敕宣化幽明。

令我日遊天下,鑒別忠佞紛紛,一切貪殘奸巧,還償果報斤斤。

最戒讀書文士,並及官宦軍民,第一休欺父母,切莫圈套鄉鄰。

貧富先交朋友,朋友乃是五倫,信心內外平等,何妨蹇難災迍。

曹操無底深險,現今受罪幽冥,孔明只緣忠義,幽冥群奉為神。

直心直受真福,巧來巧計禍因,有過昭如日月,無私天地同群。

果然兒女不誑,到處鬼怕神欽,設計偷艑女色,自已帷薄宣淫。

弄手誆騙財物,輩輩嫖賭淪侵,比比爭能爭勝,往往越賤越貧。

快快收心猛醒,休休愈墮愈深,三生輪迴惡趣,千載唾罵難禁。

筆尖添減情罪,如劍夜誅滿門,尤恨毒心狼婦,花言啜哄鄉親。

唆夫罵公罵婆,令我一見生瞋,泥像揮刀剖腹,分斬母子平均。

可喜平人孝悌,朝夕買辦糧薪,霎時風行泥馬,鴕回萬里窮軍。

欲求長生育子,急宜戒殺放生,不食牛犬等肉,可免牢獄囚刑。

男女遵奉吾語,遇難我自降臨,戰場驅逐鬼魅,刀光雷雨血淋。

護國百折不改,助爾加爵策勳,富貴永昌奕世,眉壽永無災侵。

如有毀法妄想,斗秤欺哄愚氓,不許生身人世,阿鼻地獄呻吟。

那時悔過已晚,急早佩服法文,回頭諸惡莫作,勉勵眾善奉行,(誦畢三叩首)

                            桃園明聖經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