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6日 星期日

北京禮敬四大天王的最佳聖地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康熙帝內城東北原明代內官監官房舊址為皇四子胤禛修建了府邸。該府最初稱「四爺府」或「禛貝勒府」,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后改稱雍王府。1711年,胤禛之子弘曆出生於王府東書院「如意室」。1723年胤禛繼位,為雍正帝(1723年-1735年在位)。雍正帝遷入紫禁城後,於雍正三年(1725年)將原雍王府潛邸升格為宮殿[1],並改名為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曾在宮內停放雍正帝靈柩,為此將主要殿宇覆瓦升格為黃琉璃瓦

在雍正帝在位時期,雍和宮的中路和西路即已作為藏傳佛教上院使用,章嘉呼圖克圖活佛居住於此。乾隆帝即位後,於乾隆九年(1744年)將雍和宮中路和東路正式改為藏傳佛教寺廟,將主要殿宇改為佛殿,並為寺廟賜名「噶丹敬恰林」。東路行宮繼續由皇室使用,後因失火而焚毀。根據《清代雍和宮檔案史料》的記載,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內務府衙門交付該處大臣三和要拆毀景山內萬福閣,拆後將木磚瓦石等物件運至雍和宮。景山北牆開一大門,運出諸物件。

1961年雍和宮被列入中國國務院批准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雍和宮被定為其中一個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四大天王

 

(佛教中四位護法天神)

 編輯
四大天王(梵文:चतुर्महाराज,Caturmahārājakayikas),又稱護世四天王,是佛教的護法天神,俗稱“四大金剛”。四大天王為二十諸天中的四位天神,位於第一重天,第一重天又叫四天王天。根據佛教經典,須彌山腹有一山,名犍陀羅山,山有四山頭,各住一山各護一天下(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蘆洲),故又稱護世四天王 ,是六慾天之第一。他們的神像通常分列在淨土宗禪宗佛寺的第一重殿兩側,因此又稱天王殿。
  • 東方持國天王梵文:Dhṛtarāṣṭra;藏名:Yul-hkhor-bsrun):“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住須彌山白銀埵,身為白色,穿甲冑,手持琵琶阮琴,有兩義:一、絃樂器鬆緊要適中,太緊則易斷,太鬆則聲不響,錶行中道之法;二、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神洲,以乾闥婆緊那羅、富單那、毗舍闍等為持國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
  • 南方增長天王梵文:Virūḍhaka;藏名:Hphags-skyes-po):“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住須彌山琉璃埵,身為青色,穿甲冑,手握寶劍,有兩義:一、寶劍象徵智慧,慧劍斬煩惱;二、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贍部洲,以鳩盤茶、薜荔多等為增長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
  • 西方廣目天王梵文:Virūpākṣa;藏名:Mig-mi-bzan,Spyan-mi-bzan):“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紅色,穿甲冑,手纏一條或是,有兩義:一、表世間多變之意,二、是龍神的首領。另一手上拿着寶珠,表內心不變之意。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以龍王等為廣目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
  • 北方多聞天王梵文:Vaiśravaṇa;藏名:Rnam-thos-kyi-bu / Jambhala):又名毗沙門,“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住須彌山黃金埵,身為綠色,穿甲冑,左手卧銀鼠,右持寶(或作寶幡),有兩義:一:傘蓋代表要保護自己的內心不受外面環境染污;二、用以遮蔽世間,避免魔神危害,以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他負責守護北俱蘆洲,以夜叉羅剎為多聞天王的部眾,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感謝四大天王助我財源廣進,資金調度順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