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新竹市親近彌勒佛的好地方

新竹城隍廟供有彌勒佛, 香火鼎盛


歷史[編輯]

牌樓。
側邊。
清高宗乾隆12年(1747年),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曾曰瑛頗有治績,決意將淡水廳治設在竹塹,於是開始建城隍廟,1748年完成,比淡水廳的許多衙門還快。新竹城隍,當時依例稱「廳城隍(縣城隍等級),顯佑伯」。
城隍廟和天后宮的土地均由開墾竹塹第一人王世傑捐贈,因此在寺廟中都有「王世傑長生祿位」。城隍廟建成後需要有經費維持,王世傑將北門大街一帶的田租收入撥給城隍廟,以維持開銷[2]
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年)臺北升格為臺北府,唯府治仍用原新竹淡水廳署。新竹城隍遂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而臺北府府城直到光緒四年(1878年)遷至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
光緒17年(1891年),清廷張天師星象卦算,推測出將發生大災難,後經新竹名人林占梅林汝梅兄弟推舉,決定以新竹城隍廟為消災法會舉行地點,故官家決定封本地城隍為「都城隍,威靈公」,總轄臺灣,當時一度為全臺灣唯一的省級城隍廟。
大正十三年(1924年)城隍廟改建,由當時地方望族北門鄭家出資維修,今天看到的城隍廟的規模和建築,就是當時修繕而來,正因如此,鄭家從日治時代就成為「世襲」制的管理人。今天城隍廟的管理人仍是北門鄭家裔孫[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