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福宮』奉祀主神為『福德正神』,正殿奉祀『送子觀音菩薩』(劍潭古剎)、『天上聖母』(關渡宮及北港朝天宮)、『保儀大夫』(木柵忠順廟)。左側殿奉祀『保生大帝』(台北保安宮)、『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右側殿奉祀『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左側殿廂恭奉『值年太歲星君』等諸神,垂佑黎民百福千祥合境欣榮。
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夲」音「ㄊㄠ」/「tāo」,「急速」或「往來相見」之意,非「本」字。[3]另一說為本,其字華基,「基」與「本」為同義互訓),字華基,號雲衷、悟真[註 1],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979年4月19日)[2]:12,福建路泉州同安縣白礁鄉積善里(今屬福建省漳州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祖籍清溪縣感德鎮石門村[註 2][4]。
父名吳通,母為黃月華,原居漳州,因避亂[註 3]而到同安海濱的白礁結茅為屋,討海維生[2]:12。吳夲十三歲時,父親吳通患病,但因家貧無力就醫而去世,母親黃氏後來也因憂傷去世,此事令他立志學醫濟世[2]:12。吳夲初習捕蛇、採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之名聲逐漸傳播民間[註 4][2]:12、13。而根據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西宮檀越記〉,作者孫瑀的祖父孫天錫在天聖四年(1026年)因食用河魚生病而到旗山上面的居士庵調養,與一名周遊至此的裴姓方士(字號養真老人)相談甚歡[2]:14。後來吳夲[註 5]得知裴養真在此,便前來會面,兩人相談甚歡,裴養真並將所知全部教授給他[2]:14。而吳夲得知孫天錫已經患病多時,便為他醫治,僅三天便見療效,半個月就治癒,三個月後已經調養恢復[2]:15。之後孫天錫欲重金酬謝,卻被婉拒,兩人日後結為好友[2]:14。後來吳夲「飛昇」後,孫天錫在屋西建祠奉祀,後來因為靈驗,遂拓建廟宇,為「吳西宮」[2]:15。
而在天聖五年(1027年)時,白石丁氏[註 6]曾請吳夲重新抄錄三世祖丁遷的遺囑並懸於祠堂[2]:15。周茂欽認為這顯示吳夲擁有一定的書法造詣,且在地方上有相當聲望,才會被當地大族延請[2]:16。
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1036年5月29日),吳夲為了幫急症病患採藥,前往青礁的大雁東山,卻失足墜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2]:20。當地居民得知後,為追悼吳夲,紛紛塑像祭拜並私謚「醫靈真人」[2]:20。
傳說吳夲著有《吳氏本草》與《靈寶經》兩本醫學著作,他在泉州花橋亭行醫時曾用《靈寶經》傳授草藥知識[2]:68。而北宋大觀年間編纂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其中的「霍香正氣散」、「加減平胃散」、「逍遙散」據說即來自《靈寶經》[2]:6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