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0日 星期二

台北下塔悠虎爺有求必應




感謝虎爺助我豬年資金順暢, 房貸順利繳納

下塔悠福德爺宮
廟方耆老暨廟史撰寫者郭昶亨敘述乾隆五十年(1785年),地方鄉仕出資石板,構築石頭小廟於田間,成為塔悠庄民集會場所。莊芳榮則認為此土地廟及金玉禪寺都是在1912年興建。

下塔悠金玉禪寺
以艋舺龍山寺為貿易營商集會場所的頂郊三邑人,在咸豐年間為感謝頂下郊拚中塔悠庄及林口庄幫助打敗下郊的同安人,遂將廟內兩尊觀音像分別贈給此兩庄。林口庄民將神像放於竹林山觀音寺。
至於塔悠庄的觀音神像,原先並無寺廟安置,遂供奉在許姓人家的三合院。1973年中山高速公路的興建,三合院被徵收拆除,才在下塔悠的福德爺宮旁築一小廟供奉。

兩廟合併
金玉禪寺出資金,福德爺宮出地,將兩廟合併,於1987年新廟建成,一樓為福德爺宮,二樓則為金玉禪寺。鄰近的基隆河整治前,廟址是松山區濱江街540巷6號,基地面積701平方公尺、主結構佔地281平方公尺的雙層寺廟。類似的雙主神廟宇有新莊潮江寺。

基隆河第二次截彎取直時,因該廟處於二期基隆河專用國宅用地西南角,又屬於違建,被台北市政府養工處要求在1993年4月底拆除。廟方則陳情未來國宅完工後,廟宇留下來可以作為社區老人的信仰中心。又加上市議員關切下,簽報黃大洲市長,給予廟方半年補照期限,也使基隆河國宅工程進度嚴重落後。時任台北市民政局長的莊芳榮也主張保留,說廟在文獻上也有記載,極富保存價值,施工單位不應僅就辦理合法登記來判定民間信仰。最後成功保留此廟,成為截彎取直工區中卅多間大小寺廟,唯一沒被拆除的廟宇。

原先於松山區的此廟,先被改劃至內湖區,後還再因地理位置而被改劃至中山區的敬業三路196號,反而因此日益興盛,成為大直精華區中著名宮廟。

分靈初期,每年農曆七月十二到十五的中元普度,龍山寺會邀請兩庄組團返駕參香,但這種謁祖進香直到二次大戰後多年未舉辦。直到2011年,藉由當地金泰里里長游進義、台北市議員陳玉梅等地方人士努力奔走,計畫於每五年回鑾龍山寺一次。






2020年6月29日 星期一

感謝下塔悠福德爺助我豬年資金調度順利



禮敬虎爺,靈驗萬分
下塔悠福德爺宮,又名下塔悠金玉禪寺,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山區大直金泰里、基隆河畔的福德爺宮觀音金玉禪寺出資金,福德爺宮出地,將兩廟合併,於1987年新廟建成,一樓為福德爺宮,二樓則為金玉禪寺[1][4]。鄰近的基隆河整治前,廟址是松山區濱江街540巷6號,基地面積701平方公尺、主結構佔地281平方公尺的雙層寺廟[3]。類似的以土地公與觀音菩薩為雙主神、雙層廟宇有新北市新莊區新莊潮江寺[5]基隆市七堵區百福中埔福德宮[6]

基隆河第二次截彎取直工程範圍內的30餘座廟,在唯一合法登記的下塔悠鎮安宮同意拆除後,僅剩坐落在松山區濱江街540巷6號雙層寺廟福德爺宮及金玉禪寺未解決[3]。該廟處於二期基隆河專用國宅用地西南角[7] ,被台北市政府養工處要求在1993年4月底拆除[7][8]。官員指出整治後,工區原有地面高度都提高近一公尺,有的還超過一公尺,所以廟宇若不遷走,未來在基地內,會比旁邊的建築物矮一截,環境上會變得不是很理想[8]。廟方則陳情未來國宅完工後,廟宇留下來可以作為社區老人的信仰中心[9]。又加上市議員關切下,簽報黃大洲市長,給予廟方半年補照期限,也使基隆河國宅工程進度嚴重落後[7]。時任台北市民政局長的莊芳榮也主張保留,說廟在文獻上也有記載,極富保存價值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感謝霞海城隍夫人助女兒申請到澳洲第一志願大學




霞海城隍夫人之奉祀始於光緒十九年(1893)。大正十四年七月五日《臺灣日日新報》載:「右室神像城隍娘為鎮殿,是光緒十九年九間仔街阿仙舍說當時的阿仙舍在管理霞海城隍廟,他揣測「『霞海城隍廟的城隍爺非常靈驗,不過,尚未娶妻,若能娶進一位夫人城隍爺想必一定會很高興。』於是便刻一女神像,安置在主神旁從此之後,便有了城隍媽的存在。」目前城隍夫人安奉於左翼偏殿內,神龕內也配置神用的案桌和傢俱。 又據現任管理人陳文文女士表示:「霞海城隍廟的城隍夫人為軟身的,源於以前五月十三日迎熱鬧時,有許多太太小姐喜歡出來看熱鬧,但因農曆五月天氣炎熱,許多太太小姐會熱到,被視為煞到,傳說這是因為城隍老爺愛看美女的緣故,所以才想到應給城隍老爺配個夫人,這樣就不會再有小姐被煞到,因此才雕刻一尊城隍夫人來供奉。」 民間相信城隍夫人會請城隍老爺代為管教信眾的丈夫,所以自清代以來便有女信眾前來祈取夫人的信物,做為御夫之用,尤其是換取夫人的弓鞋,後來因為老是換取夫人足下的弓鞋也不是辦法,霞海城隍廟管理人便要信眾固定買新的弓鞋來祈求,自此不再換取夫人足下所穿的弓鞋。霞海城隍廟後來則為方便信眾的祈取,而固定請大陸的老太太縫製夫人的弓鞋,直到那位太太過世後,現在則請其媳婦縫製,此弓鞋稱為「御夫鞋」或「幸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