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間的說法是,
唐肅宗敕封張巡為忠烈侯,封許遠為忠義侯,合稱雙忠
[2]。
宋朝時敇封張巡為「忠靖景祐福德真君、東平威烈昭濟顯慶靈祐王」、許遠為「忠順顯祐靈著真君、楚國公、荊州大
都督、
光祿大夫」,被賜
御匾曰「
保城儀邦」(保衛城池,是國家儀範),後直稱「
保儀祠」
[3],故民間尊張巡為「
保儀尊王」,許遠為「
保儀大夫」,但廟匾說流傳於民間,亦不知何帝賜匾,何廟得匾,乃至於眾說紛紜
[1][4]。
美國歷史學者
瓦拉麗. 韓森(Valerie Hansen)認為,民眾感覺上官方的承認會影響神明的威靈,宋代
仕紳普遍為自己信奉的神靈向
朝廷請求封號
[5]。
另有「尊號互易」的說法,張巡生前官位較低,僅是
縣令,應該被追封為「保儀大夫」。許遠為睢陽
太守,官位較高,應該才是真正的「保儀尊王」。事實上因年代久遠,兩人已成一體,甚至兩人的尊稱也似乎經常互易。有時稱張巡為保儀尊王,有時稱許遠為保儀尊王,大抵
景美集應廟以許遠為保儀尊王,
木柵集應廟以張巡為保儀尊王。
[註 2][6]
元代追封張巡有「忠靖威明顯祐安民真君」,許遠為「忠順威顯靈著護國真君」。
明隆慶時林大春《潮陽縣志》指出張巡有「忠靖福濟昭聖靈祐王」封號,許遠則為「善利威濟衛聖孚應王」
[7]。清代敕封張巡「顯祐安瀾寧漕助順效寧彰威護國翊運之神」,封許遠為「忠順威顯揚仁震武靈著昭應王」
[8]。綜觀兩人封號,相近字樣頗多,辨識極為困難。民間則通尊張巡為「忠靖靈祐尊王」;尊許遠為「忠順靈著尊王」,故合稱「
雙忠尊王」
[2]。另說,張巡勇猛威武,故尊張巡為「武安尊王」;許遠人品斯文,故尊許遠為「文安尊王」,兩人合稱「
文武尊王」。
[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