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消除過去對師長不敬及傲慢之罪業(禮敬南無堅德佛)

「南無堅德佛」又名南無賢吉祥如來, 過去35佛第18佛——持誦佛號的功德,能消過去生中,弒阿闍梨或師長的罪業。~《大寶積經》三十五佛~

2018年2月17日 星期六

消除弒菩薩的罪業(禮敬水天佛)

「南無水天佛」過去 35 佛第17佛
——持誦佛號的功德,能消過去生中,弒菩薩的罪業。

《大寶積經》三十五佛
勸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大直內湖區參拜五府千歲好地方

大直植福宮五府千歲的由來,有許多不同版本的歷史傳說。根據《南鯤鯓代天府沿革》的記載,五府千歲是隋代末期人氏,隋煬帝執政時荒縱無道,戰爭四起,百姓生活非常困苦。當時李、池、吳、朱、范五人,乃是結拜為生死之交的異姓兄弟,知道隋煬帝不是他們所欲輔佐的明君,於是變賣家產,賑濟百姓,五兄弟相偕投靠唐高祖,幫助高祖打敗隋煬帝,建立唐代。   唐武德五年(622年),李、池、吳、朱、范五兄弟奉命領兵平定廣州,路過九江時又智擒叛賊輔公佑,回京之後,唐高祖嘉許其功勞,賞賜奴婢。但是五兄弟生性仁慈,不但使百名奴婢回歸故里,又贈送金銀,從此五兄弟的仁慈以及豐功偉績傳遍各地。

大直植福宮福德爺助我房貸成功

大直植福宮的宮址在台北市中山區成功里北安路608巷14弄1號,乃臺北市大直居民之生活精神信仰中心。大直早在清代原為台北廳芝蘭一堡。明清之際,漢人移民入墾,沿八芝蘭堡(今士林)向內湖發展,依古道(今之劍潭山親山步道)越嶺通往大直莊,在山麓虎頭處立有一座小石廟(即今七海官邸山麓下)。石廟內嵌有『福德正神』石碑一座(今立於正殿右側),昔時稱為『虎頭土地公』,庇佑莊民行旅平安。
十七、十八世紀嘉慶年間,一唐山商人採樟煉樟腦經此,遂將隨行配奉的『池府千歲』神像供祀於石廟內供莊民膜拜,奠定日後『福德正神』與『池府千歲』暨眾神祇惠予植福宮旺盛香火之淵源。
1936年(昭和十一年),日本政府為擴建明治神宮強徵民地,本土地公廟及劍潭古剎皆被拆除,事經莊民力爭,植福宮始准遷建於日產地之原楊公媽私人土地上。(今永安里、詳載楊公媽祠誌)。此次的土地徵收,日本人將大直規劃為封閉的要塞特區,影響大直後世開發甚為深遠,加之國民政府遷台後承續日人營舍使用,更形成了著名的大直特區,對大直的經濟發詹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光復後],大直農耕豐收、磚窯業興盛,莊民為感念神恩及楊公媽之靈驗,倡議再度擴建土地公廟,並立楊公媽祠供莊民永祀。遂由當時永安里里長潘紅英、成功里里長莊振源勸募計畫,及大直全莊裡民善信大德熱心捐獻鼎立玉成,復經由名人提名為「永植福慧」,此為『大直植福宮』命名之緣由。
『植福宮』奉祀主神為『福德正神』,正殿奉祀『送子觀音菩薩』(劍潭古剎)、『天上聖母』(關渡天后宮北港朝天宮)、『保儀大夫』(木柵忠順廟)。左側殿奉祀『保生大帝』(台北保安宮)、『文昌帝君』([北港朝天宮])、『關聖帝君』。右側殿奉祀『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左側殿廂恭奉『值年太歲星君』等諸神,垂佑黎民百福千祥合境欣榮。
大直植福宮近照
『植福宮』每月農曆初二、十六日都誦經疏文祈福;二月初二日『福德正神』聖誕千秋為『植福宮』最大慶典聯歡活動之一,其他重大節慶佳節為: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大帝聖誕千秋。農曆三月卄三日,『天上聖母』聖誕千秋。農曆七月十八日 『慶讚中元普渡法會』。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大帝』聖誕千秋。是日皆舉辦『祈安植福四大法會』,聖恩垂降國運昌隆百業興、神安人樂福千祥。

大直植福宮守護您的房地產增值

大直植福宮的宮址在台北市中山區成功里北安路608巷14弄1號,乃臺北市大直居民之生活精神信仰中心。大直早在清代原為台北廳芝蘭一堡。明清之際,漢人移民入墾,沿八芝蘭堡(今士林)向內湖發展,依古道(今之劍潭山親山步道)越嶺通往大直莊,在山麓虎頭處立有一座小石廟(即今七海官邸山麓下)。石廟內嵌有『福德正神』石碑一座(今立於正殿右側),昔時稱為『虎頭土地公』,庇佑莊民行旅平安。
十七、十八世紀嘉慶年間,一唐山商人採樟煉樟腦經此,遂將隨行配奉的『池府千歲』神像供祀於石廟內供莊民膜拜,奠定日後『福德正神』與『池府千歲』暨眾神祇惠予植福宮旺盛香火之淵源。
1936年(昭和十一年),日本政府為擴建明治神宮強徵民地,本土地公廟及劍潭古剎皆被拆除,事經莊民力爭,植福宮始准遷建於日產地之原楊公媽私人土地上。(今永安里、詳載楊公媽祠誌)。此次的土地徵收,日本人將大直規劃為封閉的要塞特區,影響大直後世開發甚為深遠,加之國民政府遷台後承續日人營舍使用,更形成了著名的大直特區,對大直的經濟發詹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光復後],大直農耕豐收、磚窯業興盛,莊民為感念神恩及楊公媽之靈驗,倡議再度擴建土地公廟,並立楊公媽祠供莊民永祀。遂由當時永安里里長潘紅英、成功里里長莊振源勸募計畫,及大直全莊裡民善信大德熱心捐獻鼎立玉成,復經由名人提名為「永植福慧」,此為『大直植福宮』命名之緣由。
『植福宮』奉祀主神為『福德正神』,正殿奉祀『送子觀音菩薩』(劍潭古剎)、『天上聖母』(關渡天后宮北港朝天宮)、『保儀大夫』(木柵忠順廟)。左側殿奉祀『保生大帝』(台北保安宮)、『文昌帝君』([北港朝天宮])、『關聖帝君』。右側殿奉祀『李、池、吳、朱、范五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左側殿廂恭奉『值年太歲星君』等諸神,垂佑黎民百福千祥合境欣榮。
大直植福宮近照
『植福宮』每月農曆初二、十六日都誦經疏文祈福;二月初二日『福德正神』聖誕千秋為『植福宮』最大慶典聯歡活動之一,其他重大節慶佳節為:農曆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大帝聖誕千秋。農曆三月卄三日,『天上聖母』聖誕千秋。農曆七月十八日 『慶讚中元普渡法會』。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大帝』聖誕千秋。是日皆舉辦『祈安植福四大法會』,聖恩垂降國運昌隆百業興、神安人樂福千祥。

感謝大直植福宮保儀大夫助我房貸成功

一般民間的說法是,唐肅宗敕封張巡為忠烈侯,封許遠為忠義侯,合稱雙忠[2]宋朝時敇封張巡為「忠靖景祐福德真君、東平威烈昭濟顯慶靈祐王」、許遠為「忠順顯祐靈著真君、楚國公、荊州大都督光祿大夫」,被賜御匾曰「保城儀邦」(保衛城池,是國家儀範),後直稱「保儀祠[3],故民間尊張巡為「保儀尊王」,許遠為「保儀大夫」,但廟匾說流傳於民間,亦不知何帝賜匾,何廟得匾,乃至於眾說紛紜[1][4]美國歷史學者瓦拉麗. 韓森(Valerie Hansen)認為,民眾感覺上官方的承認會影響神明的威靈,宋代仕紳普遍為自己信奉的神靈向朝廷請求封號[5]
另有「尊號互易」的說法,張巡生前官位較低,僅是縣令,應該被追封為「保儀大夫」。許遠為睢陽太守,官位較高,應該才是真正的「保儀尊王」。事實上因年代久遠,兩人已成一體,甚至兩人的尊稱也似乎經常互易。有時稱張巡為保儀尊王,有時稱許遠為保儀尊王,大抵景美集應廟以許遠為保儀尊王,木柵集應廟以張巡為保儀尊王。[註 2][6]
元代追封張巡有「忠靖威明顯祐安民真君」,許遠為「忠順威顯靈著護國真君」。隆慶時林大春《潮陽縣志》指出張巡有「忠靖福濟昭聖靈祐王」封號,許遠則為「善利威濟衛聖孚應王」[7]。清代敕封張巡「顯祐安瀾寧漕助順效寧彰威護國翊運之神」,封許遠為「忠順威顯揚仁震武靈著昭應王」[8]。綜觀兩人封號,相近字樣頗多,辨識極為困難。民間則通尊張巡為「忠靖靈祐尊王」;尊許遠為「忠順靈著尊王」,故合稱「雙忠尊王[2]。另說,張巡勇猛威武,故尊張巡為「武安尊王」;許遠人品斯文,故尊許遠為「文安尊王」,兩人合稱「文武尊王」。[3]

大直植福宮保生大帝(大直內湖健康守護神)


大直植福宮供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夲]。 父名吳通,母為黃月華,原居漳州,因避亂[註 3]而到同安海濱的白礁結茅為屋,討海維生[2]:12。吳夲十三歲時,父親吳通患病,但因家貧無力就醫而去世,母親黃氏後來也因憂傷去世,此事令他立志學醫濟世[2]:12。吳夲初習捕蛇、採草藥,後學針灸、湯藥,醫術名逐漸傳播民間[註 4][2]:12、13。而根據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的〈西宮檀越記〉,作者孫瑀的祖父孫天錫在天聖四年(1026年)因食用河魚生病而到旗山上面的居士庵調養,與一名周遊至此的裴姓方士(字號養真老人)相談甚歡[2]:14。後來吳夲[註 5]得知裴養真在此,便前來會面,兩人相談甚歡,裴養真並將所知全部教授給他[2]: 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1036年5月29日),吳夲為了幫急症病患採藥,前往青礁的大雁東山,卻失足墜崖而羽化,享年五十八歲[2]:20。當地居民得知後,為追悼吳夲,紛紛塑像祭拜並私謚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台灣新竹城隍廟(柯文哲守護神)


新竹都城隍廟。
基本資訊
所在地臺灣 臺灣新竹市北區中山路75號
建造年份清高宗乾隆12年(1747年)
廟格官方廟宇
等級市定古蹟
主神新竹都城隍
例祭奉旨賑孤繞境
座標24.804969°N 120.966171°E新竹都城隍廟,人稱新竹城隍廟,是位於臺灣新竹市北區城隍廟,列屬市定古蹟。本廟與觀音亭外媽祖宮並稱新竹三大廟[1]

簡介[編輯]

城隍廟的建築規模宏大,本體採三殿式,格局方正,各部分木作雕飾均講究,龍柱是粵東知名石匠辛亞救的作品;大門上方八卦藻井為泉州惠安大木匠師王益順的作品。大殿屋頂懸掛「金門保障」匾額,為光緒帝所賜金匾。城隍廟入口兩側牆面的「正直」、「聰明」四字,為臺灣唯一的溥儀御筆,是滿洲國首任外交總長,曾獲勳一等旭日大綬章的謝介石[1]請匾,「理陰贊陽」匾則是地方開台進士鄭用錫所贈[2]
於農曆7月(鬼月)時新竹市有「都城隍放、地藏王收」的傳統,由新竹城隍廟開鬼門[3]新竹東寧宮封鬼門[4]
鬼月期間廟內外會舉辦祭典活動,尤其在農曆7月15日,都城隍出巡時最為熱鬧,隊伍綿延數公里,家家戶戶沿街祭拜,是由都城隍正殿本尊親自出巡,頗為隆重。
風水位置是平洋龍結穴是不可多得(平洋結穴靈氣勝過千江水)。

新竹城隍廟陰陽司公幫您平反冤屈


新竹城隍廟陰 陽司公 位於正殿之左後方,頭戴文官帽,面鬚與手皆是半邊黑半邊白之陰陽司公;是城隍爺的秘書長,每年七月初一代表城隍爺到北壇坐鎮,聽取孤魂野鬼以及陽間一般民眾的冤屈,意為專事審理陰間陽間之壞人;七月十五日再由城隍爺於出巡中接回。

新竹市親近彌勒佛的好地方

新竹城隍廟供有彌勒佛, 香火鼎盛


歷史[編輯]

牌樓。
側邊。
清高宗乾隆12年(1747年),臺灣府淡水撫民同知曾曰瑛頗有治績,決意將淡水廳治設在竹塹,於是開始建城隍廟,1748年完成,比淡水廳的許多衙門還快。新竹城隍,當時依例稱「廳城隍(縣城隍等級),顯佑伯」。
城隍廟和天后宮的土地均由開墾竹塹第一人王世傑捐贈,因此在寺廟中都有「王世傑長生祿位」。城隍廟建成後需要有經費維持,王世傑將北門大街一帶的田租收入撥給城隍廟,以維持開銷[2]
清德宗光緒元年(1875年)臺北升格為臺北府,唯府治仍用原新竹淡水廳署。新竹城隍遂晉升為「府城隍,綏靖侯」。而臺北府府城直到光緒四年(1878年)遷至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
光緒17年(1891年),清廷張天師星象卦算,推測出將發生大災難,後經新竹名人林占梅林汝梅兄弟推舉,決定以新竹城隍廟為消災法會舉行地點,故官家決定封本地城隍為「都城隍,威靈公」,總轄臺灣,當時一度為全臺灣唯一的省級城隍廟。
大正十三年(1924年)城隍廟改建,由當時地方望族北門鄭家出資維修,今天看到的城隍廟的規模和建築,就是當時修繕而來,正因如此,鄭家從日治時代就成為「世襲」制的管理人。今天城隍廟的管理人仍是北門鄭家裔孫[2]

感謝新竹城隍爺助我2017增資成功





新竹城隍爺 新竹光緒17年(1891年),清廷因張天師星象卦算,推測出將發生大災難,後經新竹名人林占梅、林汝梅兄弟推舉,決定以新竹城隍廟為消災法會舉行地點,故官家決定敕封本地城隍為「都城隍,威靈公」,總轄臺灣,當時一度為全臺灣唯一的省級城隍廟。 大正十三年(1924年)城隍廟改建,由當時地方望族北門鄭家出資維修,今天看到的城隍廟的規模和建築,就是當時修繕而來,正因如此,鄭家從日治時代就成為「世襲」制的管理人。今天城隍廟的管理人仍是北門鄭家裔孫[2]。